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3957
急性酒精中毒院前救治138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9期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院前急救;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59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c)-158-02

    急性酒精中毒一般是指一次性饮酒过量造成的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疾病,发病急、病情重,是院前中毒救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人数不断增加,酒精中毒的病例也随之不断增加。为了解急性酒精中毒的流行病学规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提高院前抢救效率,现对我中心2007年3月~2008年10月救治13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8例患者均为我中心2007年3月~2008年10月救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标准确诊,临床诊断标准:⑴有新近饮过量酒精史。⑵适应不良性行为的改变,如行为不检点或攻击性冲动,情绪不稳,判断力损害,社交或职业功能损害。⑶至少具备下列体征之一,①讲话吐词不清;②共济失调;③步态不稳;④眼球震颤;⑤面部潮红或苍白。⑷不是由于任何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致。临床可分为3期:兴奋期、共济失调及昏迷期[1]。

    1.2性别分布

    138例酒精中毒患者,男126例,女12例。男女比例约为10∶1。

    1.3年龄分布

    中毒患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平均33.6岁,20~45岁者109例,占78.9%。

    1.4时间分布

    按月份统计,酒精中毒人数以7、8、10、1、2月为最多,夏冬季节为酒精中毒的高发季节。其中以周末及节假日为高发时间,以21∶00~2∶00为高发时段,该时段内酒精中毒人数占总人数的61.4%。

    1.5地点分布

    主要以酒店、饭馆、酒吧、大排档及歌舞厅等餐饮娱乐场所为高发地点。

    1.6 临床表现

    ①处于兴奋期46例,表现头昏、头痛、兴奋、健谈、自负、易激惹、行为粗鲁及攻击行为。②共济失调期73例,表现行为笨拙,步履蹒跚,言语含糊不清、恶心、呕吐、困倦。③昏迷期19例,表现为昏睡甚至呼之不应,瞳孔散大,体温降低,心率快,血压下降,呼吸慢而有鼾音。④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例,表现为呕吐少量至中量咖啡样及暗红色物。⑤合并外伤9例,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伤情。

    1.7 治疗方法

    ①一般较轻的酒醉者无需特殊治疗,可使其静卧、保暖,给予浓茶或咖啡,待自行恢复。②症状较重者,给予10%葡萄糖液500 ml、维生素C 3.0 g、维生素B6 100 mg静滴。③每个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0.4~1.2 mg。其中45例患者同时给予速尿20 mg静注。32例给予50%葡萄糖液80 ml静注。6例躁动不安者给安定10~20 mg肌注。④补液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给予静脉滴注甲氰咪胍、6-氨基己酸,重者静注洛赛克。⑥合并外伤者,同时给予清创、止血、包扎及固定等处理。⑦重症昏迷患者应时刻保持抢救意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选择粗、大的血管,确保抢救药物的应用,必要时可进行双通路静点,及时给予大量输液,促进酒精排泄及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平卧,头偏向一侧,有呕吐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⑧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患者,在转送过程中实行保护性约束,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理解,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防止坠落以及外伤的发生。在实行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肢端血运和保护带松紧度。

    2结果

    9例症状轻者,给予一般院前治疗后好转,未入院。129例患者,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者6例(合并胰腺炎1例、外伤4例、脑血管意外1例)。经急诊治疗痊愈出院者123例,急诊治愈率为95.3%。49例患者在使用纳洛酮后30 min内意识转清醒。平均治疗时间4 h 85例,4~6 h者36例,7~12 h者29例。深昏迷患者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时间12~48 h。

    3 讨论

    酒中的有效成分是乙醇,乙醇经胃和小肠在0.5~3 h内完全吸收,对大多数成年人的致死量为纯乙醇250~500 ml[1]。急性酒精中毒不仅是急诊救治的常见病,由于酒精中毒患者大多自制力下降,也是产生医患纠纷的常见原因。

    3.1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急性酒精中毒是院前急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有一定的规律,从发病季节来看:夏冬两季是高发季节,可能与这两季人们的饮食活动有关。夏季在外就餐机会随之增多,就餐时间延长,喜食烧烤、啤酒者较多。患者大多为年轻人,处于兴奋期,自控能力差,常出现酒后滋事,合并外伤者较多。而秋冬季多与吃火锅、喝白酒的习惯有关。发病者为中老年人,常因饮酒过量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从发病时间来看,大部分患者集中在周末及节假日21∶00~2∶00,多为亲朋聚会、单位聚餐,常出现发病高峰时段。从发病地点看,多以大排挡、酒吧、歌舞厅为高发地点,患者多为年轻人。从发病年龄看,大多数集中在20~40岁这个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各种应酬较多、饮酒的机会相对较多,加上年轻,好胜心强,导致过量饮酒。从性别方面来看,男性在外应酬机会较多、好胜心强,导致醉酒机会增加。

    3.2 临床症状分析

    3.2.1 兴奋期血乙醇浓度达到11 mmol/L(50 mg/dl)即感头痛,欣快,兴奋。

    3.2.2 共济失调期血乙醇浓度达到33 mmol/L(150 mg/dl),肌肉运动不协调。

    3.2.3昏迷期血乙醇浓度升至54 mmol/L(250 mg/dl),患者进入昏迷期短时间内饮酒过量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而蓄积发生中毒。酒精进入人体后在2.5 h内全部吸收。吸收的酒精90%~98%在肝脏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被氧化代谢为CO2和H2O,仅小部分由肺和肾脏排出。酒精是一种中枢抑制剂,先兴奋后抑制,大剂量可致呼吸中枢麻痹或心脏抑制。成人一次致死量为5~8 g/kg[2]。急性酒精中毒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贮存在垂体中的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出来,其中作用最强的是β-内啡呔,同时,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阿片样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小脑、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抑制,出现呼吸、循环衰竭[3]。

    3.3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

    纳洛酮是α-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能够拮抗吗啡受体,发挥强有力的解毒和催醒的作用,作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有良好疗效[4]。其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机制为:①与β-内啡呔竞争阿片受体,阻断了β-内啡呔所介导的心、肺、脑功能抑制,促进心肺脑功能恢复。②抑制中性细胞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自由基。③逆转乙醇对肝脏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代谢障碍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自由基损伤,从而发挥强有力的催醒及解除酒精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应用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能迅速解除症状,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且使用中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急诊救治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药物[5]。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3.

    [2]马玉腾,田英平,石汉文,等.急性酒精中毒1778例分析[J].临床荟萃,2006,21(8):577-578.

    [3]张心中.实用急诊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58-459.

    [4]冯新,张珉,李伟.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4):612.

    [5]孟庆林.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1994,14(1):封2.

    [6]贾书军.纳洛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23例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204.

    (收稿日期:2009-11-23) (芦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