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13期
编号:11958047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的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第13期
     [摘要]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现已正式在临床推广应用。罗哌卡因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具有很强的血浆蛋白结合力。因其毒性较低,低浓度时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明显,现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分娩镇痛及术后镇痛等。本文就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比较进行综述。

    [关键词]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局部麻醉药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232-02

    布比卡因腰麻已被广泛应用,而罗哌卡因腰麻在我国尚属初步试用阶段,本文通过对罗哌卡因腰麻和布比卡因腰麻进行比较,推测发现研究罗哌卡因腰麻与布比卡因腰麻之间的药效比值。

    1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效果比较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相比,结构、理化特性与麻醉效能均接近。尽管布比卡因对缓解严重疼痛并不十分有效,但是罗哌卡因也并非是其合适的替代方法。脊髓鞘内注射布比卡因治疗顽固性疼痛有时会导致难以接受的毒副作用,诸如感觉异常、尿潴留、甚至偏瘫等。该研究中比较了21名耐受其他药物的顽固性疼痛患者使用这两种阿片样制剂的有效性、毒副作用及每日剂量,发现这两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没有明显区别。另外,接受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治疗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类似,同时也有类似的睡眠和行为方式。然而,研究数据显示,罗哌卡因每日需要的剂量较布比卡因多23%,这使得使用罗哌卡因的患者每天费用增加约3倍。Dahm认为,研究结果不支持“治疗缓解顽固性疼痛时,脊髓内注射0.5%的罗哌卡因较脊髓内注射0.5%的布比卡因效果好”的这一假设。
, 百拇医药
    2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的不同点

    2.1 药动学

    罗哌卡因为布比卡因哌啶环的第3位氮原子被丙基所代替的产物,为不对称结构的单镜像体,即S-镜像体。它是纯左旋式异构体,较右旋式异构体毒性低,作用时间长。其pKa为8.1,分配系数为2.9。罗哌卡因的脂溶性小使其绝对效能有所减弱,到达粗大运动神经的时间拖后,但对Aδ和C神经纤维的阻滞比布比卡因更为广泛,同时也形成该药独特的作用特点:运动与感觉阻滞分离。与硬膜外应用相比,罗哌卡因在局部浸润给药后的吸收较慢且变化较大。

    布比卡因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与神经膜上受体结合,阻滞钠离子通道,使神经膜电位不能达到动作电位阈值,神经冲动不能传导。0.25%和0.50%浓度有血管扩张作用。大剂量静注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时间延长,室性心律、室颤。心脏毒性作用比利多卡因大,心血管抑制剂量与发生惊厥剂量比值:利多卡因为7,布比卡因为3~4。罗哌卡因的分布容积低于布比卡因,与组织结合能力较之为低,其清除率和半衰期也较短,但罗哌卡因脂溶性较低,提示其麻醉作用可能弱于布比卡因。
, 百拇医药
    2.2 药效学

    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的比较研究中,将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后应用罗哌卡因组与布比卡因组进行伤口浸润,结果发现:在罗哌卡因组中,麻醉后其感觉恢复时间在2 mg/ml浓度中为418 min,而5 mg/ml浓度中>692 min,最长镇痛时间超过12 h,且没有明显毒副作用,注射剂量可以高达225 mg。在布比卡因组中,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为16~18 min,持续 200~400 min,血浆峰浓度为0.88 μg/ml,中毒的血浆药物浓度阈值为4 μg/ml,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4%~95%,消除半减期为(2.7±1.3) h,血浆清除率为(0.58±0.23) L/min。布比卡因药物代谢与利多卡因类似,经肝脏代谢,分解产物及原药由肾排出,但比利多卡因要慢。

    2.3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镇痛效果不同

    大量实验及临床用药表明,罗哌卡因的皮肤镇痛的平均时间为4.4 h,较布比卡因长,可能与罗哌卡因能引起血管收缩有关,而局部浸润麻醉作用时间较同浓度布比卡因长2~3倍。在猪皮下注射0.25%~0.50%罗哌卡因1 ml后皮肤血流减少,但同等剂量和浓度的布比卡因使皮肤血流量增加,这有利于减少手术创面出血。罗哌卡因组心脏复苏的成功率高于布比卡因,静脉注射后心血管抑制较布比卡因轻,处理也更为容易。扩张血管的效应小于布比卡因,注入血管后发生全身毒副反应的作用时间也较短。在剖宫产及围生期镇痛、无痛分娩时应用罗哌卡因对子宫及胎儿无明显影响。
, 百拇医药
    2.4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毒性比较

    虽然并无证据表明术后并发症如切口血肿、切口感染、腹部脓肿、术后出血和胸痛与局麻药的应用直接相关,但实验证明,罗哌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的毒性比布比卡因小。如将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猪的持续股神经阻滞(6 h),分别观察7 d和28 d后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的活检和评分。生理盐水对照组没有观察到肌肉有形态学上的损伤,而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组均发现有肌肉组织的钙化和坏死。因此,长效局麻药的持续神经阻滞作用可能会造成肌肉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但罗哌卡因组的损害要明显低于布比卡因组。但也有研究认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包括罗哌卡因能够降低由脂多糖介导发生的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与激活细胞线粒体的K+-ATP离子通道有关,而丁卡因和普鲁卡因无此细胞保护作用。

    3 小结

    罗哌卡因的药理特性与布比卡因类似,属于新型酰胺类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低,能安全应用于局部浸润、硬膜外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用于腰麻也已有不少报道,但是罗哌卡因的心脏和中枢神经的毒性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小于布比卡因,低血压发生率少,因此,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用于腰麻多见。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李景辉.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腰麻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18):19.

    [2]Mcdonald SB, Liu SS, Kopacz DJ, et al. Hyperbaric spinal ropivacaine: a comparison to bupivacaine in volunteers [J]. Anesthesiology,1999,90(5):971-977.

    [3]王丙海.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的比较——附120例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6):20.

    (收稿日期:2010-02-03), 百拇医药(柳向前,曹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