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1958161
甘利欣联合拉米呋啶治疗重型乙肝3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5日 刘嗣庭
第1页

    参见附件(1637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甘利欣与拉米呋啶联合治疗重型乙肝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2008年5月在我科的60例重型乙肝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性治疗,包括输注新鲜血浆、人血清蛋白、能量合剂及凯西莱针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呋啶100 mg口服,1次/d,疗程1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甘利欣注射液30 ml(150 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个月。1个月后改口服甘利欣150 mg,3次/d,连用至ALT、AST正常后停药。每3天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用药前后各测1次;采用PCR法进行HBV-DNA定性检测,并进行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TBiL、ALT、AST、PTA)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66.86±23.75) μmol/L,(73.63±33.54) U/L,(71.38±45.07) U/L,(36.6±10.7)%]明显优于对照组[(108.61±50.41)μmol/L,(99.17±45.62)U/L,(96.72±50.73)U/L,(38.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甘利欣与拉米呋啶联合治疗重型乙肝疗效好,不良反应率低,两药物合用能迅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恢复肝脏功能。

    [关键词] 重型乙肝;拉米呋啶;甘利欣;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081-02

    重型乙肝是临床常见的重危和疑难病,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肝脏疾病[1]。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传染科医师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笔者采用甘利欣与拉米呋啶联合治疗重型乙肝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2008年5月在我科的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有关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②治疗前3个月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③年龄20~60岁。④未合并有急、慢性肾炎或肾功能不全。其中,男52例,女8例;年龄20~60岁。全部病例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均>171.1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均<40%,血清HBeAg与HBV-DNA阳性,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1例,慢性重型肝炎37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性治疗,包括输注新鲜血浆、人血清蛋白、能量合剂及凯西莱针等。对照组给予拉米呋啶(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100 mg口服,1次/d,疗程1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甘利欣注射液30 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个月。1个月后改口服甘利欣150 mg,3次/d,连用至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后停药。

    1.3 主要观察指标

    每3天记录1次临床症状及体征;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电解质;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用药前后各测1次;采用PCR法进行HBV-DNA定性检测。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肝功能TBiL、ALT、AST、PTA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肝功能TBiL、ALT、AST、PTA等指标下降在50%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恶化,肝功能TBiL、ALT、AST、PTA指标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3。

    2.3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同程度出现口干,面红,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常于2~4 h后可自行缓解。

    3 讨论

    重型乙肝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或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基础上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不仅炎症持续存在,反复发作,而且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多伴肝脏纤维化;病情继续发展,则会发生肝硬化、肝癌等。该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们健康[3]。临床主要表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进行性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出现不易消退的大量腹腔积液,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常会因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严重感染而死亡。病理变化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肝细胞大块坏死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及碎屑状环死。本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大量研究证明HBV在体内持续复制而诱导机体产生强烈免疫反应致使肝细胞大量炎症坏死是其主要发病机制[4]。故而采用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可降低机体病毒载量,缓解过强免疫反应,从而减轻病情。抗纤维化治疗包括抑制和去除致病因子,保肝对症、恢复肝功能和抗纤维化,控制其进一步发展[5]。拉米呋啶是一种治疗乙肝的新型口服抗病毒药物,可通过竞争性抑制HBV-DNA 聚合酶及参与新的HBV-DNA链合成过程以终止新链合成,从而抑制HBV在体内的复制,使ALT复常和血清HBeAg转阴,从而有效减缓肝脏纤维化。胥平[6]的研究显示对重型乙肝患者,若出现HBV-DNA阳性,消化道症状较重,黄疸迅速上升,有免疫超敏现象存在时,可用拉米呋啶抑制病毒进行治疗。张龙琪等[1]报道拉米呋啶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可使多数慢性重型乙肝患者随着HBV-DNA复制水平被抑制,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有明显改善,显著提高生存率。已经被公认为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使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甘利欣的主要成分是18α体甘草酸二铵盐,是第一、二代甘草提取物甘草甜素片、强力宁注射液的替代产品,具有强亲脂性,能保护D-氨基半乳糖(D-GaLN)造成的肝细胞损害,消除氧自由基,并能抑制磷酶A2活性、前列腺素E2形成,保护肝细胞膜溶酶体的稳定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3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