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1957639
藻酸双酯钠\潘生丁佐治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5日 瞿业奇
第1页

    参见附件(1243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潘生丁佐治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方法:将113例初治的小儿原发性N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常规强的松中长期疗法,难治性肾病(RNS)给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组加用藻酸双酯钠、潘生丁。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近期完全效应者中复发或依赖者占到70.00%、45.24%;RNS发生率为78.18%,54.90%;RNS完全缓解率为69.77%、96.43%;总体完全缓解率为76.36%、98.04%。结论:加用藻酸双酯钠、潘生丁佐治小儿原发性NS能有效减少复发及依赖的发生,提高完全缓解率。

    [关键词]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难治性肾病;藻酸双酯钠;潘生丁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071-0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是不明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排出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高度水肿四大特点,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由于其病理损伤类型及机体对激素的敏感性不同,治疗后呈现不同的激素效应。部分病例表现为耐药、依赖或频繁反复、复发,称之为“难治性肾病”(RNS)。RNS的治疗是在原有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效确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S时机体处于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抗凝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0月对初治的113例小儿原发性NS中的部分病例辅以藻酸双酯钠、潘生丁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113例患者均诊断明确NS[1],治疗后获得完整病例106例。其中,男60例,女46例;3~6岁52例,7~9岁29例,10~12岁21例,13~14岁4例,最小者3岁,最大者14岁。单纯性肾病73例,肾炎性肾病33例。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单纯性38例,肾炎性18例),治疗组57例(单纯性39例,肾炎性18例)。治疗后获完整资料106例,其中,对照组55例(单纯性38例,肾炎性17例),治疗组51例(单纯性35例,肾炎性16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临床分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强的松中长程疗法,RNS加用环磷酰胺冲击,0.5 g/(m2·次), 1次/月,共6~8次;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藻酸双酯钠2~5 mg/(kg·d),2~3次/d,潘生丁2~3mg/(kg·d),2~3次/d,用至激素停用时停用。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55例):2~12周足量强的松后,完全效应者40例(40/55),部分效应者10例(10/55),无效5例(5/55)。40例完全效应者稳定2周后强的松逐渐减量,复发、依赖者28例(28/40)。本组RNS发病43例(复发依赖28+部分效应10例+无效5例),应用环磷酰胺冲击后完全缓解30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3例。

    治疗组(51例):2~12周足量强的松后,完全效应者42例(42/51),部分效应者7例(7/51),无效2例(2/51)。42例完全效应者稳定2周后强的松逐渐减量,复发、依赖者19例(19/42)。本组RNS发病28例(复发依赖19例+部分效应7例+无效2例),应用环磷酰胺冲击后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0例,无效1例。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近期完全效应者比率分别为72.73%、82.3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42,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91%、96.08%,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47,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完全效应者复发及依赖发生率分别为70.00%、45.2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30,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RNS发生率分别为78.18%、54.9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6.48,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RNS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9.77%、96.4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6.03,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RNS 有效率分别为93.02%、96.3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总体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6.36%、98.0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9.05,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4.55%、98.0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19,P>0.05)。具体数据资料见表1~8。

    表1 两组近期完全效应、非完全效应例数比较(例)

    表2 两组近期有效、无效例数比较(例)

    表3 两组完全效应复发、依赖发生率例数比较(例)

    表4 两组RNS例数比较(例)

    表5 两组RNS完全缓解、非完全缓解例数(例)

    表6 两组RNS有效、无效例数(例)

    表7 两组总体完全缓解、非完全缓解例数(例)

    表8 两组总体有效、无效例数(例)

    3 讨论

    3.1 肾病时,机体处高凝状态[2-4]

    NS时,由于血浆蛋白(尤其分子量较小的清蛋白)自尿中排出,低蛋白血症使肝脏合成蛋白质代偿性增加,而大分子的脂蛋白不能透过肾小球滤过膜造成高脂血症,同时由于应用利尿剂及糖皮质激素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紊乱而出现高凝状态,致使NS不能缓解或蛋白持续。

    3.2 高脂血症加重肾小球损伤[5-6]

    高脂血症不仅增加血液黏滞度,改变血液动力学,血栓烷(TXA)升高,前列环素(PGI)降低,血液呈高凝状态,促使血栓生成,而且还损伤内皮细胞;同时由于大分子的脂蛋白在系膜中沉淀,造成肾小球损伤,甚至发生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而影响疗效。这为临床应用降脂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3.3 NS时血小板数量增加,处高度活化状态[7-8]

    NS时血小板数量增加,处高度活化状态,在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出现肾小球内凝血,微小血栓形成,加重肾小球的进一步损伤而影响疗效。

    3.4 藻酸双酯钠、潘生丁发挥抗凝作用佐治NS

    藻酸双酯钠能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增强相互间的排斥性及降血脂作用,抗凝血、抗血栓、扩血管、促纤溶、改善微循环,而潘生丁能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两者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不仅能减轻高脂血症对肾小球的的损害,而且还能发挥抗凝作用减少肾小球内凝血及微血栓的形成,从而达到减轻肾小球损伤增强疗效的效果。

    实验证明,常规应用强的松,佐以藻酸双酯钠、潘生丁治疗小儿原发性NS虽不能提高近期完全效应者比率及总体有效率,但能显著减少NS激素完全效应者的复发或激素依赖,减少RNS的发生,提高完全缓解率,临床应用方便价廉,值得临床推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4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