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1 262例动物致伤患者门诊就诊的心理状态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484KB,2页)。
[摘要] 目的:了解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恐惧、担心接种后反应、经济负担等心理问题。方法:对2007~2008年1 262名动物致伤患者就诊时的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来源地及对疾病的认识各有侧重点。结论:为笔者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动物致伤;门诊患者;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 R18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a)-186-02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饲养宠物不断增多,由于公共宠物(主要以犬、猫为主)大量增加,而对宠物的管理工作又不到位,使动物致伤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狂犬病治疗极为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我院门诊在接诊此类患者中发现他们存在相似的心理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集2007~2008年门诊动物致伤患者1 262例,男816例,女446例;犬伤960例,猫抓伤301例,鼠咬伤1例;咬、抓伤部位>2处者516例;年龄6个月~84岁;职业: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儿童;文化程度:学龄前儿童至本科学历,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致伤部位:面部、四肢、躯干等。
1.2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来源地、对疾病了解程度,当时的心理状态(焦虑,恐惧,经济状况,担心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球蛋白后的反应及其他)、患者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由专人对患者的相关资料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调查者应用统一的指导语,由患者填写,对于儿童及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调查者逐条读给其听,让其独立作出选择,问卷当场收回,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见表1、2、3、4。
表 1 1 262例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状态[n(%)]
由表1可以看出,18岁以下患者、50岁以上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恐惧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89.07%、79.40%,50岁以上担心经济负担比例为16.10%,19~50岁患者以焦虑为主要心理状态,比例为69.30%,其次是担心经济负担者比例为14.92%。
由表2可以看出,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患者心理状态以恐惧为主要表现比例分别为88.50%、89.00%、31.20%。大专以上患者以焦虑为主要表现比例为73.9%,同时担心接种反应(5.90%),担心会加重经济负担比例为4.80%。
由表3可以看出,来源于农村和城镇的患者在焦虑、恐惧、担心接种后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只是农村患者担心经济负担的比例(9.40%)高于城市(4.90%)。
由表4可以看出,动物致伤造成的后果对该疾病认识较少的患者恐惧心理比例较高(84.20%)。焦虑及其他心理状态所占比例较少,对疾病认识较多的患者,焦虑恐惧担心接种后的反应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71.90%、17.90%、6.25%。
3 讨论
3.1 恐惧心理
动物致伤患者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咬伤(抓伤),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这是一种对心理强烈冲击后产生的疾病,心理学上称为应激相关障碍[1]。心理社会应激的致病机制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的功能改变有关,而且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机体处于过强或过久的应激状态时导致机体某些器官功能结构的损害引起疾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短时间强烈的刺激也可引起严重后果,动物致伤的患者由于突然受到惊吓以及外伤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冲击着患者的内心世界,尤其是被他人的动物致伤,还夹杂着复杂的社会因素也使患者的心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使患者的认知范畴会变得比较狭窄,他们的注意力很快由外界转向自身的功能状态,本障碍常可伴有惊恐性焦虑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心动过速、出汗、颜面潮红、呼吸急促等,上述症状多为混合出现,表现出对各种症状的敏感度增强,除惊慌恐惧外,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常出现持续的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头昏等症状,有的患者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认知周围世界,他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明确的诊断,并将自身的一系列不适归为被咬伤(抓伤),造成患者治疗后恐惧的情绪稍有缓释,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不可名状的焦虑,他们担心和害怕预后不良,恐怕任何意外带给他们不可挽回的后果[2],急切希望治疗效果明确,特别需要医务人员对其病情的发展及转归,作出某些肯定的承诺。被动物致伤后,患者出自对狂犬病高死亡率的强烈恐惧,害怕延误治疗,有的患者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愤怒、悔恨、沮丧。
3.2 焦虑心理
随着文化程度增高,焦虑心理不断加重。焦虑是一种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情绪反应,是关注临近或预期的事情,产生对未来不祥结果或后果的强烈的暗示,产生精神上的烦恼、激动、恐怖和痛苦,是一种潜在的危机感[3]。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或动物源性传染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人主要通过病畜或带病毒动物咬伤、抓伤和舔舐黏膜而感染,一旦发病,几乎无效,死亡率为100%,且发病极为痛苦[4],由于狂犬病的特殊性,易使患者感到危险的来临而异常恐惧。有的凭借一知半解的医学知识,药物知识来推断药物、推断预后,他们担心注射抗血清疫苗、免疫球蛋白是否起作用,唯恐医务人员治疗不当而延误病情,患者常常有一种模糊的不适感而紧张焦虑。由于身体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有的患者受伤部位影响自主活动,担心预后,因此吃不下、睡不着,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3.3 担心接种后的反应
担心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是动物致伤患者又一心理状况。这主要是对狂犬病知识、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有关知识的认识不全,这些患者文化程度较高,对医学有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又不全面,一知半解。通过这次问卷可知,应加强宣传有关疾病知识,在门诊治疗中发放宣传手册,讲解狂犬病知识,进行健康教育、药物知识、联合注射(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宣传,告知狂犬病关键在预防。
3.4 经济负担
担心经济负担,追根溯源,主要与患者经济状况及对疾病的认识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