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1974992
恶性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无效输注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李海文,林应标,梁欣荃
第1页

    参见附件(1474KB,2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程度分级比较

    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出血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出血程度分级比较[n(%)]

    Tab.1 Comparison of the bleeding symptem grade in two groups [n(%)]

    与B组比较,*P<0.05

    2.2 两组血小板输注次数及有效率、PTR率的比较

    见表2、3。由表2可知,1组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与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表3可知,两组PT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血小板输注次数与有效率比较

    Tab.2 Comparison of the platelet transfusion times

    and effective rate in two groups

    与2~6组比较,△P<0.05;与4组比较,#P<0.05;与4组比较,*P<0.05

    表3两组PTR率比较

    Tab.3 Comparison of the PTR rate in two groups

    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血液肿瘤时常采用化疗治疗,期间或化疗后可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采用血小板输注、使用细胞集落剌激因子等治疗手段,期间就有可能出现PTR现象。PTR指输入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被迅速破坏,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未能相应地增加,从而未能防治因血小板数量不足或血小板止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PTR的发生率为30%~70%[1]。PTR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没有产生适当的反应,即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或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PPR%)很低[2]。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各种非免疫因素如发热、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骨髓移植(BMT)、脾大和药物等。发热是引起PTR的独立因素,可能是在感染阶段,血小板隐蔽抗原暴露,吸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结果受者输入的血小板很快被破坏消耗,输注疗效下降,因此临床上要求在体温下降后再输注血小板。

    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导致PTR则主要是因为免疫因素。血小板携带的抗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特异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3]。输全血或含有白细胞成分的成分血后,受者体内可能产生同种异型HLA抗体,再次输入血小板时,供者血小板HLA类抗原与受者体内相应的同种抗体结合,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导致PTR。另外血小板膜上的HLA抗原性较强,输入随机血小板后,约有2/3的患者产生HLA抗体,多次输注血小板导致HLA抗体阳性率升高。有研究表明输血10次以上者,HLA抗体的阳性率为30%~85%。梁志伟等[4]报道PTR率为44.14%,HLA抗体表达高达29.12%,这与其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反复多次输入血制品,极易产生HLA抗体,且抗体的产生与输注次数呈正比关系。有报道80.0%~90.0%的PTR为HLA抗体引起。另外5.0%~8.0%因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的抗体导致,HPA常和HLA共存。Bajpai等[5]检测50例多次输全血的患者,发现输血后3~4周产生HPA者占66%,既往有输血史和妊娠史者产生HPA的几率明显增高。血小板输注后免疫抗体的产生与输入白细胞的数量相关,当输注的血液制品白细胞<5×106时,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输注无效的发生。如果每次输入的血液制品中白细胞数量能控制在(10~15)×104之内,HLA抗体可从40%~50%降至10%~20%[6]。本组158例患者中,有78例为血小板输注>5次的恶性肿瘤患者,其PTR发生率为48.7%,远高于输注血小板≤5次的A组患者20.0%,且随着输注次数增多,其有效率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万唐,刘华,廖勇.血小板反复输注效果评价[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