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1975023
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唐 渝
第1页

    参见附件(1533KB,2页)。

     [摘要] 目的:以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理论及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与预防措施理论为依据,探讨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6例入住我院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同时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病情好转程度,从医行为数,情绪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加强患者的从医行为,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护理干预;乙型病毒性肝炎;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c)-082-02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1-2],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3],广泛流行于广大城乡地区,据调查,人群HBV感染率为60%~70%,就是说人群中每3个人中就有2个人受过HBV感染,其中10%~12%的感染者即1.2亿~1.5亿人转为慢性HBV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即通常所说的全国约有1.2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这些人多数成为终身携带病毒者,终生成为传染源,又可使其他人受到感染,使HBV在广大人群中播散。由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强和难于控制的特点,因此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鉴于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4],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5]有着积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09年9月住我院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共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4~58岁,平均36岁。男女之比为1.15∶1。其中,具有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者24例,其中男12例,女12例;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患者在实验期间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0-1995)。

    1.3仪器设备与试验方法

    试验仪器:采用我院进行病毒性肝炎检测的所用仪器,同时将56例入住我院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同时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病情好转程度,从医行为数,情绪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进行统计,观察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解除心理恐惧,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患者克服悲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合理安排患者生活;采取积极的心理卫生宣教。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中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P<0.05表示数据间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结果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结果比较[n(% )]

    与干预组比较,*P<0.05

    2.2 结果分析

    由表1可见在病情好转程度,从医行为数,情绪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造成这种差异的结果,可能是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压力,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认同,积极配合,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讨论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脾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急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康复。乙型肝炎易变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呈重症经过,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护理干预作为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项辅助治疗手段,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本实验过程中所采取的实验手段,有以下目的:①解除心理恐惧,保持良好的心态,俗话说:忧伤脾,喜伤心,怒伤肝。肝炎患者常因心理失衡,恐惧而忧心忡忡,怀疑自己的肝脏已经硬化甚至恶变了。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造成恐惧、焦虑使病情加重。解除这些患者的恐惧心理是护理人员的职责,首先调解改善患者的情绪,使其心理活动趋于平衡。②可给患者进行肝病的卫生知识宣教,使患者用科学的态度正视自己的病情,自觉摆脱精神压力,并耐心向患者解释、鼓励、安慰,让患者逐渐产生一种自信感和安全感,解除心理恐惧和不安,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悲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慢性肝炎,由于病期长,难以彻底治愈,患者的精神负担比急性肝炎患者更重。当患者经过一段治疗,病情仍无好转甚至加重时,当看到病友痛苦的表情或发生不测时,大多失去康愈之念,甚至转为失望,抑郁烦闷,少言懒语,行为孤僻,有的性情粗暴、酗酒妄欲等。此时必须多与患者交谈,以温和的态度耐心向患者解释,在生活上要细心照顾,要让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克服不利因素的刺激,懂得自身调养,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工作的基础。护患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基础上的平等关系。护理人员应注意协调好与患者的关系。交流情感,满足需要,消除孤独与寂寞。要主动热情给予劝导与抚慰,让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感到舒适愉快,减轻或消除痛苦,使之感到安全,对治疗充满信心,从而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④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环境直接影响心理治疗的效果,能给予患者各种心理感受,创造生理上的快感和各种心理上的美感。因此,病房应素雅整洁,光线明亮,床铺整洁舒适。注意室内外绿化,使患者产生恬静舒畅的心情,感到生活在充满生机的环境中,预示着生命的长存,增强对生活的热爱,焕发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⑤合理安排患者生活,对不同患者有不同的调养方式,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通过适当的娱乐活动、阅读、听音乐、看电视、下棋等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从焦虑烦恼中解脱,怡情益智,起到积极的心理调控作用。肝炎患者根据病情而定,也可进行气功锻炼、打太极拳、散步、书法等,都能增强体质,提高战胜疾病的能力。⑥重视心理卫生宣教,护理人员应宣传肝病的有关知识,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有关康复知识的求知欲,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通过讲座、讨论等形式,有目的地讲解肝炎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护理方法,制定健康饮食计划,进行保健指导或心理卫生咨询,以提高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总之,护理干预可以加强患者的从医行为,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3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