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2期
编号:11979763
代谢组学在中药制剂体内评价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第32期
     王清秀等[14]在大黄及其主要成分的毒性毒理研究中,体外实验结果发现,大黄素能引起HK-2和HepG2细胞损伤,可能涉及细胞周期阻滞和经由线粒体膜电位途径凋亡的机制,结果还表明,大黄素具有弱的致突变性,是间接遗传毒性物质,可能具有一定的促癌作用。在研究大黄素处理后大鼠尿液、血浆和肾脏组织萃取物中内源性代谢产物谱的变化,尿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升高,这是肾小管损伤的典型标志;通过对肾组织萃取物检测,推断大黄素可导致脂类成分的改变,破坏细胞膜性结构。尿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TMAO以及肌酐可以作为大黄素的主要生物标志物研究。

    2.2 确定毒物作用靶器官及器官特异性新的生物标志物

    有些代谢物的变化反应了毒性损伤的特征,可以作为器官特异性的标志物,利用代谢组学研究代谢指纹图谱,将这些代谢信息与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事件关联起来,从而确定发生这些变化的靶器官和作用位点,进而确定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梁琦等[15]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大鼠给予广防己灌胃后尿液代谢产物的改变情况,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大鼠尿液代谢产物1HNMR谱,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发现给药不同时间后,广防己引起大鼠尿液代谢变化涉及的主要代谢物中马尿酸盐、肌酐、TMAO的变化被认为是肾受损的典型标记物[16-17]。给药2周后,这些指标均出现了一定变化,提示肾器官出现了损伤和肾小管功能的紊乱;随着给药时间延长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