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76585
27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25日 张敏 方勇 徐济萍
第1页
第5页

    参见附件。

     2.5 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品排序

    271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表中,引起ADR最多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共43例,占15.87%,其次是奥硝唑和阿奇霉素,分别为40例(14.76)、30例(11.07)。引起ADR排序前10位的药品具体见表3。

    2.6 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情况

    涉及皮肤及附件的ADR 131例,占48.34%;涉及消化系统的ADR 69例,占25.46%。见表4。

    3 讨论

    本文报道的271例抗菌药物ADR中,男、女ADR发生的例数基本相同(0.99∶1.00)。从ADR发生的年龄段看,0~18岁和≥61岁的人群占51.29%,提示未成年人和老人更易出现ADR,用药时需结合他们的生理状态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剂量,做到个体化用药,并注意ADR监测。

    本研究结果显示,引起ADR最多的抗菌药物类别是喹诺酮类抗菌药,该类药物之所以ADR排序占首位,与其在医院的广泛应用有关。喹诺酮类抗菌药因其抗菌谱广、勿需皮试、一般1次/d给药使用方便而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另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细菌耐药方面也有优势。2009年孙宏莉等[3]对10所教学医院分离的152株肺炎链球菌耐药监测显示,青霉素耐药株(PRSP)和青霉素中介株(PISP)分别占2.6%和25.0%,因与β-内酰胺类存在交叉耐药,二代头孢菌素类对所有肺炎链球菌的敏感率低于50.0%,而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8.0%和100.0%。2010年王传清等[4]对国内不同地区14所医院1 838株链球菌属耐药性监测显示,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株(PRSP和PISP)的检出率分别是17.4%和13.7%;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和α溶血性链球菌群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大多超过50%,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以前对肺炎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菌有特效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近几年报道显示,其耐药率也在不断上升。有文献报道,2009年在我国北京、上海两家医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率已经超过80%[5-6];成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高达69%[7]。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存在交叉耐药,且对这类耐药菌株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故此为医生尤其是呼吸科医生偏爱喹诺酮类药物的原因之一,也是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ADR经常处在高位的原因之一[8]。因为具有影响软骨的发育等ADR,喹诺酮药物不推荐未成年人应用,因此,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医生一般会首选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也是阿奇霉素ADR排序位于第3位的原因之一。虽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有优势,但对一些细菌如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2005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全国20家医院监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4.9%、56.7%、55.7%。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全国84家医院监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1.3%、67.2%,个别省市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80.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接近80.0%。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不但会使该药的ADR发生次数增加,还会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本调查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的ADR发生次数最多,这也与其用量远远大于莫西沙星有关。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ADR排序第2位的药物,除了与药物本身的特点(杀菌剂、起效快、ADR相对较少等)有关外,也与该类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头孢菌素类药物除了临床禁忌证以外,老人、儿童均可以应用,但因为该类药物品种较多,临床医生选择的范围较广,故出现ADR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分散,在引起ADR前10名的药品品种排名中比较靠后。

    硝基咪唑抗菌药物为ADR排序第3位的药物,其中,奥硝唑以40例的ADR发生次数排在引起ADR抗菌药物品种排名的第2名。分析原因除了与本院硝基咪唑类药物只有奥硝唑和替硝唑2个品种,医生选择范围小有关外;通过翻阅病历,笔者发现也与部分医生的不合理抗菌药物应用有关。如有些医生选择抗厌氧菌药物的起点偏高,围术期预防用药直接选用奥硝唑;有些不需要抗厌氧菌药物如骨科围术期预防用药而选择了奥硝唑。

    本调查结果表4显示,抗菌药物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与其他许多药物相似,以皮肤及附件最多,主要表现为各种皮疹、瘙痒等;其次是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分析可能是因为这些症状容易被患者和医务人员感知,易于被发现。其他ADR涉及的系统主要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总之,药品是把双刃剑,抗菌药物也是如此。临床医师给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时,除了熟悉药物的抗菌谱及治疗机制外,也应该熟悉药品的ADR及注意事项,这样才能做到合理用药,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徐济萍,刘文兰,闫根全,等.山东省立医院1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食品与药品,2010,12(5):190-192.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162.

    [3] 孙宏莉,王辉,陈民钧,等.2007年中国10所教学医院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2):106-112.

    [4] 王传清,王爱敏,张泓,等.2009年中国CHINET链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6):426-429.

    [5] Liu Y,Ye XY,Zhang H,et al.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solates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macrolide-resistance strains from Shanghai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6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