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相关性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2389KB,5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门诊的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61例,女55例;年龄42~80岁,平均61岁;将同期神经内科诊断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48例作为TIA组,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9~76岁,平均62岁;将同期神经内科诊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2例作为颈动脉硬化组,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52~79岁,平均61岁。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9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45例,年龄43~75岁,平均62岁,对照组颈部血管检查未见异常。所有入选者无口服他汀类药物史,近期无感染病史。四组性别、年龄、吸烟、血脂、糖尿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神经肽Y测定 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2 mL,分别注入含40 μL 7.5% EDTA-2Na和40 μL抑肽酶的抗凝管中混匀, 4℃ 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 -20℃保存待测。测定前将样本置于室温下复融,混匀,再次4℃ 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NPY水平。放射免疫试剂盒由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按说明书由专人操作。试剂盒参数:灵敏度< 33 pg/mL,可测范围为33~1 200 pg/mL,批内变异系数< 10%,批间变异系数< 15%。
1.2.2 颈动脉超声检测 采用美国惠普Sonos Agilent 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使用11-31线阵探头,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患者取仰卧位,纵向超声显像可表现为由相对较低回声分隔的两条平行亮线,两线间垂直距离即IMT。冻结颈动脉窦以下1 cm图像,测量3次IMT值,取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颈总动脉IMT值。
1.3 超声判断标准及狭窄程度分级
以IMT < 1.0 mm为颈动脉超声阴性;IMT ≥ 1.0 mm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率=[(颈总动脉管径-最小残存管径) /颈总动脉管径]×100%。狭窄程度分级按以下标准: 0~49%为轻度狭窄; 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 100%为完全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比较情况
急性脑梗死组、TIA组、颈动脉硬化组患者NP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急性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NPY水平较颈动脉硬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血浆NPY水平呈现增高趋势,颈动脉重度狭窄与轻、中度狭窄相比,NP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各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急性脑梗死组、TIA组、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IM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血浆NPY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值呈正相关(均P < 0.05)。见表2。
3 讨论
NPY是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神经活性肽,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NPY主要来源于交感神经,一方面可作为递质或调质,通过影响心血管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实现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另一方面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认为,NPY对血管调节的短期效应为影响血管的舒缩平衡,长期效应为调节血管壁的生长、增殖和结构重塑。NPY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形态,调节内原性血管舒缩,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发生增殖或肥大,诱导VSMC凋亡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发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血浆NPY水平呈现增高趋势;颈动脉重度狭窄与轻、中度狭窄相比,NP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血浆NPY水平与均颈总动脉IMT值呈正相关关系(P < 0.05)。考虑NPY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如下: ①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Pons等[4]在离体实验研究中发现,NPY通过刺激Y1、Y5受体激活鼠和人的VSMC,促进细胞分裂。②激活血小板(PLT)。血管内皮损伤后, PLT聚集黏附,NPY随之在损伤处堆积,促进PLT激活[5]。③NPY介导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和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④刺激免疫复合物形成,促进血管阻塞。NPY一方面通过激活新生血管内膜,加快其形成;另一方面,NPY与血管形成因子一起激活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 Ⅳ, DPP Ⅳ),促进NPY转化并参与免疫复合物的重构[6]。透明质酸酶免疫染色法已证实了NPY可促进免疫复合物沉积[7]。因此,血浆中NPY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在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形成的基础上,动脉内膜损伤裂解形成溃疡后,血小板及纤维素等有形成分黏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PLT聚集时又释放大量的NPY,血循环中NPY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产生收缩效应,并作用于中枢系统使心率变缓,血压下降,减少脑灌注,造成TIA及脑梗死。本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急性脑梗死、TIA、颈动脉硬化)患者NPY水平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 < 0.01),急性脑梗死和TIA组血浆NPY水平较单纯颈动脉硬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NPY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脑缺血、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血浆NPY水平有利于对脑缺血病情的判断。
总之,笔者认为,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PY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判断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Linfante I,Andreone V,Akkawi N,et 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 patients over 80 years of age:singlecenter experienc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J Neuroimaging,2009,19:158-163.
[2] Hunt KJ,Evans GW,Folsom AR,et al. Acoustic shadowing on B-mode ultrasond of the carotid artery predicts ischemic stroke: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89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