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92258
血管活性药物安全使用管理及成效(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吴桂琴 赵树清 刘春燕 邵琳 程道琴
第1页

    参见附件。

     1.2.3.3 独立通道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尽可能从深静脉输入并保证独立通道。采用外周静脉给药时应做好血管的护理,严禁药物外渗[4]。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严禁在四肢末梢或其他关节部位穿刺留置针输液,采取低浓度药物泵入,注意从低浓度、低速度开始用药。因为,血管活性药物配制浓度过高,输注速度过快,都容易发生药物外渗[5]。

    1.2.4 规范血管活性药物安全使用的设备、输液器,精确输液速度

    1.2.4.1 高浓度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入时,必须使用微量注射泵给药;同时制订了血管活性药物微量泵使用操作指引,内容包括药物配置、微量泵操作、注射器更换方法与要求、故障排除、回血处理及封管要求等。并将该指引作为心外科的一项常规操作考核,每位护士包括实习生必须通过考核才能使用和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泵。

    1.2.4.2 低浓度血管活性药物外周静脉输入时,必须用输液泵或精密可调输液器控制输液速度。该血管活性药物组输入完毕更换其他非血管活性药物后,要保证输液器里残留的血管活性药物的输入速度,避免过快引起患者不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机抽取护士20例,患者100例,实施“血管活性药物安全使用”的前瞻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护士、患者满意度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1。

    3 讨论

    护士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执行者,工作重复性强,低年资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和安全意识薄弱影响了临床安全用药[6-7]。近年来我科护士流失较多,同时床位及工作量增加,新护士及年轻护士不断增多,再加上实习护士、轮科护士等,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约占50%,有时达到70%,因此用药安全隐患相当突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士满意度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说明大部分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意识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安全隐患。以往是通过上级护士带教指导及个人经验积累,而现在通过前瞻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一定程度上解除了用药的安全隐患。

    据报道,在实践中,由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不当和管理不到位出现差错,产生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8]。本研究实施“血管活性药物安全使用”的前瞻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注重在用药前预见安全隐患,并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本次调查还显示,患者满意度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 < 0.05),确实保证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安全。

    现代护理工作不仅仅是遵医嘱及时给药,还要做好用药前评估、用药时的监测及不良反应的观察[9]。加强血管活性药物安全使用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重点在于发现工作流程、人员操作上的缺陷和漏洞;制订血管活性药物相关知识的操作指引、使用应急预案等管理措施,如加强培训与考核;使护士们更注重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变事后管理为预见性管理,确保了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伟英.实用重症监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58.

    [2] 李萍.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0,21(3):117-118.

    [3] 毛惠娜,胡丽娟.安全用药床头标识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8):26.

    [4] 刘萍,袁慧.体外循环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0,22(3):64-65.

    [5] 李娟.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海南医学,2010, 21(5):140-141.

    [6] 唐代玲,李晓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5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