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19期
编号:12253054
个体化的健康评估及营养管理在围生期的应用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第19期
     1.2 个体化的健康评估及营养管理方法

    研究组患者为在我院首次产前检查并自愿进行孕期营养管理者,在产科营养门诊登记,由专门医生负责进行孕期健康状况评估及营养指导与宣教。营养指导方法:首先根据孕前身高、体重计算出孕早、中、晚期适宜增加的理想体重,然后根据不同孕周的营养需求,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微量元素、维生素测定结果与糖尿病、妊高征筛查、产科B超检查结果进行不同个体的孕期营养分析与指导。对参加营养指导与管理的孕妇每人发放不同个体的孕期体重增长图,指导其进行自我监控,对经个体健康状况检查有异常者在营养门诊定期监控,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高征筛查高风险者按医学要求监控。对照组按中华医学会产科学组编制的《围产保健健康指南》常规进行产前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GDM)﹑巨大儿、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膜早破(PROM)均按《妇产科学》[1]标准进行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485例孕产妇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疾病、贫血、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新生儿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