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273793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Ⅲ度烧伤保留脂肪组织削痂植皮创面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张郑 张汝敏
第1页

    参见附件。

     [Key words] Full thickness burn;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angential excision; Skin transplantation; Adipose tissue

    切削痂术是深度烧伤创面早期祛痂的主要手术方法。临床上对于Ⅲ度烧伤创面通常采用切痂治疗,要求将烧伤部位全层皮肤以及皮下脂肪组织一并切除直至深筋膜层,没有与伤及深筋膜和肌肉的Ⅳ度烧伤相区别。多数Ⅲ度创面并未伤及或仅部分伤及皮下脂肪组织,这类浅Ⅲ度烧伤创面如切除部分未受损伤的正常脂肪组织,既加重了损伤又增加了组织缺损,愈后外观缺损和缩小畸形变化明显,尤其是四肢切痂后肢体明显变纤细,左右极不对称,严重影响了美观与功能。削痂术仅将坏死组织祛除,正常的脂肪组织予以保留,减少了损伤,更重要的是患肢愈合后外观无明显变化,外形较为饱满且有较好的弹性,保持了肢体的美观与功能。笔者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采用保留脂肪组织削痂植皮术治疗四肢Ⅲ度烧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四肢小面积浅Ⅲ度烧伤患者43例,其中,男38例,女5例,平均年龄(24.2±16.4)岁;上肢烧伤21例,平均烧伤(7.2±2.8)%TBSA(体表面积);下肢烧伤22例,平均烧伤(16.2±3.6)%TBSA;伤后平均(3.6±1.1)d进行保留脂肪组织削痂植皮后应用VSD技术治疗(A组)。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四肢小面积Ⅲ度烧伤患者46例,其中,男39例,女7例,平均年龄(27.6±16.9)岁;上肢烧伤24例,平均烧伤(6.7±2.9)%TBSA;下肢烧伤22例,平均烧伤(14.8±3.8)%TBSA;伤后平均(3.9±1.3)d进行切痂至深筋膜植皮(B组)。为了便于对照研究,两组入选患者均为单侧肢体烧伤,另一侧肢体正常或为少许浅度烧伤。两组性别、年龄、烧伤部位及面积、手术时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全身治疗 给予积极的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1.2.2 手术时间 切削痂手术应于全身病情允许时手术。小面积烧伤者伤后当天即可手术;较大面积者一般以伤后3~5 d为宜,此时患者已度过休克,创面尚无严重感染,皮下水肿界限清楚,利于手术操作。

    1.2.3 手术方法 行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两组创面痂下点状注射1∶20万单位的肾上腺素盐水肿胀液,每点注射1 mL,注射间隔2 cm。术前扎止血带。①A组削痂植皮,平面以清除坏死组织为原则,保留正常皮下脂肪等组织,术中可见该平面鲜亮光泽及循环良好的血管网。中厚大张皮片间隔0.5~1.0 cm均匀打孔后移植,创缘周边缝合固定。术后按创面形状安置VSD,持续负压引流创面14 d。②B组切痂植皮,切痂平面包括全层皮肤及皮下脂肪,切除至深筋膜层。中厚大张皮片打孔后移植,周边缝合固定。凡士林油纱贴附创面,大量无菌纱布敷料加压包扎,7 d首次更换敷料,直至创面愈合,14 d拆线。③根据患者供皮区特点,用取皮刀尽可能切取0.3~0.4 mm的中厚大张皮片,间隔0.5~1.0 cm均匀打孔备用。

    1.2.4 VSD技术治疗 按创面形状裁剪VSD护创敷料,使其充分接触创面,不留空隙,内置多孔引流管,将材料边缘缝合固定于周围正常皮肤。用伤口透明胶贴封闭创面,外缘至创缘周围2~3 cm的正常皮肤。借助三通接头将引流管接通中心负压装置,调节压力至40~60 kPa,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负压有效的标志为填入的泡沫块明显瘪陷,薄膜下无积液。密切观察负压状况,7 d后更换负压引流装置,观察移植自体皮片生长情况,直至14 d创面愈合拆线。若14 d后有残存创面,改用常规敷料包扎。

    1.2.5 功能锻炼及瘢痕防治 创面愈合后佩戴弹力加压套或弹力绷带抗瘢痕治疗,内层可覆盖硅酮瘢痕贴。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式进行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白天加强各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晚间应用工具或可塑性夹板对抗瘢痕挛缩。

    1.3 观察指标

    1.3.1 术中出血量 术中出血量(mL/%TBSA)=[血纱布质量(g)-干纱布质量(g)]÷每毫升全血质量(g/mL)×削痂面积(%TBSA)。应用电子秤称量。

    1.3.2 创面愈合时间 计算创面完全上皮化所需时间,以创面完全由上皮组织覆盖、无渗出物、双氧水试验阴性为愈合标准。

    1.3.3 计算两组患者术后14 d皮片成活率 用透明薄膜方格纸准确测量成活皮片面积。皮片成活率=皮片成活部分面积÷皮片总面积×100%。

    1.3.4 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情况 创面感染以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为标准,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患者例数÷治疗组总患者例数×100%。

    1.3.5 外形及功能优良率 创面愈合后4~6周,观察两组患者伤肢和自身对侧肢体(上肢与上肢、下肢与下肢对照)在外观、对称性、功能、静脉回流方面的差异。肢体粗细以肢体周径为准,测量平面的选择(伤肢与对照肢同时测量对称平面):上肢取前臂和(或)上臂中点处平面测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54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