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贵治疗失眠临证经验分析研究(2)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主藏血而养诸脏。气机调和,则精神活动正常。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神明受扰则不寐,多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醒后难以入睡,胸胁胀痛,善太息,脉弦;肝郁日久,化热上冲,扰乱神明,多见失眠多梦,烦躁头痛,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不和则卧不安”,症见失眠少寐,腹胀腹痛,纳差恶心;肝藏血,郁结日久,或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心神致眠浅易醒,心悸多梦,烦热不安,或气血瘀阻而见失眠头痛,舌暗有瘀,脉弦细涩;年老之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虚热内生,而致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乏力耳鸣,双目干涩,舌红少苔。
3.2 遣方用药规律
《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失眠之肝,或见虚证,或见实证,或虚实夹杂,均应注意调畅气机。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既可攻邪,又可扶正,用于失眠的治疗可以起到斡旋升降,布达气血,阴阳自调的作用。酸枣仁汤是由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和甘草组成,方中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神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川芎调气疏肝,生甘草清热和中,合而用之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朱建贵主任临床诊疗失眠,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减应用小柴胡汤及酸枣仁汤,疗效颇佳。除此之外,朱主任治疗失眠的常用药对:柴胡、陈皮疏肝解郁、龙齿、紫贝齿重镇安神,黄连、肉桂交通心神,莲子心、百合清心除烦。
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的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而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就是继承前人宝贵的经验。众所周知,应用门诊数据总结老中医经验时,存在数据繁杂、资料缺失等不良影响,同时在分析结果时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容易使数据的客观性受到影响,因此将数据挖掘应用于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对中医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次研究的结论体现了朱建贵主任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对青年医师的诊疗工作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欢,范欣生.古今哮喘方用药规律对比的关联规则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3):94-95.
[2] 吴斌,高峰,严石林,等.肾阳虚证的辨证因子规律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4):1819-1820.
[3] 王映辉,刘保延.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思路总结[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5,7(1):98-105.
[4] 胡华,黄政德,谢雪姣,等.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144-2147.
[5]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6] 黎敬波,马力.中医临床常见症状术语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7] 雷载权.中药学[M].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 段富津.方剂学[M].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12-08-06 本文编辑:冯 婕), http://www.100md.com(田琳 朱建贵 王映辉 张润顺)
3.2 遣方用药规律
《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失眠之肝,或见虚证,或见实证,或虚实夹杂,均应注意调畅气机。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既可攻邪,又可扶正,用于失眠的治疗可以起到斡旋升降,布达气血,阴阳自调的作用。酸枣仁汤是由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和甘草组成,方中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神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川芎调气疏肝,生甘草清热和中,合而用之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朱建贵主任临床诊疗失眠,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减应用小柴胡汤及酸枣仁汤,疗效颇佳。除此之外,朱主任治疗失眠的常用药对:柴胡、陈皮疏肝解郁、龙齿、紫贝齿重镇安神,黄连、肉桂交通心神,莲子心、百合清心除烦。
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的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而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就是继承前人宝贵的经验。众所周知,应用门诊数据总结老中医经验时,存在数据繁杂、资料缺失等不良影响,同时在分析结果时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容易使数据的客观性受到影响,因此将数据挖掘应用于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对中医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次研究的结论体现了朱建贵主任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对青年医师的诊疗工作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欢,范欣生.古今哮喘方用药规律对比的关联规则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3):94-95.
[2] 吴斌,高峰,严石林,等.肾阳虚证的辨证因子规律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4):1819-1820.
[3] 王映辉,刘保延.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思路总结[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5,7(1):98-105.
[4] 胡华,黄政德,谢雪姣,等.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144-2147.
[5]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6] 黎敬波,马力.中医临床常见症状术语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7] 雷载权.中药学[M].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 段富津.方剂学[M].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12-08-06 本文编辑:冯 婕), http://www.100md.com(田琳 朱建贵 王映辉 张润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