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32519
磁吸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钟建兵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通过磁吸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面神经麻痹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找到一种治疗颈源性面神经麻痹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方法 将我院91例颈源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磁吸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磁吸针治疗,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1个疗程后对照组未愈患者转入治疗组治疗;参照《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Bell面瘫疗效标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第1个疗程治疗组治愈率(89.6%)、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9.8%、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第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治愈率为100.0%。 结论 磁吸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

    [关键词] 颈源性面神经麻痹;整脊手法;磁吸针

    [中图分类号] R277.7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c)-0103-0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近几年来国内研究脊柱相关疾病的学者发现部分患者与颈椎病有关,马奎云[1]在《颈源性疾病诊断治疗学》一书中列出了“颈源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名,笔者在临床诊疗时也发现有些Bell麻痹患者同时伴有同侧颈痛不适等颈部症状,并且在整复错位的颈椎关节后,面瘫得到较快恢复,因此笔者将2010年1月~2012年4月采用磁吸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面神经麻痹取得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1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单侧面部发病,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左侧面部发病20例,右侧面部发病28例;年龄16~62岁,平均32 岁;病程3 h~64 d。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左侧面部发病19例,右侧面部发病24例;年龄17~58岁,平均30 岁,病程1~62 d;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目前还没有诊断颈源性面神经麻痹的确切标准,依据《脊椎病因治疗学》(第2版)[2]和《临床脊柱相关疾病》[3]相关内容结合临床经验拟定。①符合《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4]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②急性起病,通常睡卧起床后发现发病;发病前数天或发病时有患侧颈痛或乳突下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③颈椎触诊C1横突两侧不对称,患侧压痛,颈椎棘突可有偏歪、压痛、颈椎关节突压痛。④X线检查:开口位片显示寰椎位于口腔中央,寰齿侧间隙及寰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寰枢椎外侧缘左右不对称。齿状突轴线至枢椎外侧缘之距离不相等,或与寰椎的中轴线不重叠,二轴线互成夹角或分离,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侧位片显示寰枢前间隙之距≥3 mm,寰椎后弓呈仰、倾或旋转式移位。颈椎生理曲线变直或颈椎后缘连线中断、反张,颈椎前后缘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3]。⑤与颅脑疾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磁吸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磁吸针治疗,均以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未愈患者应要求转入治疗组治疗。

    1.3.1整脊手法

    以颈椎右侧为例,仰头推正法适用于寰枕、寰枢关节错位,低头推正法适用于C3~C7小关节错位。每次磁吸针治疗前触诊检查颈椎情况,如颈部症状、体征消失,可不做整脊手法治疗。

    1.3.1.1 仰头推正法1 患者正坐,医者立其身后,左手扶托项枕部,左手拇指按在C2右偏棘突处,右手托持下颌使其头颈后仰5°~10°,左偏沿矢状轴右旋上提闪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顶C2棘突,左手拇指下有滑动感或听到弹响声。

    1.3.1.2 仰头推正法2 患者正坐,医者立其身后,右手扶托项枕部,右手中指按在C1右侧横突压痛处,左手托持下颌使其头颈后仰5°~10°,右偏沿矢状轴左旋上提闪动,同时右手中指向前推顶C1横突,右手中指下有滑动感或听到弹响声。

    1.3.1.3 低头推正法1 患者正坐,医者立其身后,左手拇指按C3右偏棘突,余4指扶按颈椎左侧,右手托持下颌令其低头至左手拇指感受到该处皮肤被拉紧时使其左偏沿矢状轴右旋上提闪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顶C3棘突,左手拇指下有滑动感或听到弹响声。。

    1.3.1.4 低头推正法2 患者正坐,医者立其身后,右手中指按C3右侧关节突压痛处,余3指自然放置,左手托持下颌令其低头至右手中指感受到该处皮肤被拉紧时使其右偏沿矢状轴左旋上提闪动,同时右手拇指向右推顶C3右侧关节突,右手中指下有滑动感或听到弹响声。

    1.3.2磁吸针治疗

    采用哈磁五行针十数只,每只磁量250 mT,循面神经走行呈双极针分布(N极针与S极针交替取穴施针)吸附于患侧面部、耳后治疗点,治疗点选取患侧面瘫1、2、3、4号[5]、额中、阳白、太阳、四白、颧髎、牵正、迎香、地仓、颊车、鼻柱、立命、双合谷等穴位,在患侧面部形成一个N极与S极针二者相互吸引的整体网络性闭合性恒定磁治疗场,同时配合吸氧,氧流量一般为2 L/mi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3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