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504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陈娜飞 郭素丽 陈铁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1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接受标准激素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标准激素治疗。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CD19+/CD20+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下降(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可提高治疗疗效,安全性好,能有效改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5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c)-0115-0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以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征[1]。发病率约为1/20 000,30岁以下占60%~76%,男女之比约为1∶3[2]。它的出现严重损害了免疫细胞,多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见于儿童,症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在临床治疗中,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首选药物,虽提升外周血小板速度较快,但长期缓解率不高[3-5]。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和遗产,临床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西医各种治疗措施与中医多种治疗方法综合运用是当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一大特点,更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结合每位患者具体病情制订综合治疗方案[6-7]。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16例。入选标准:年龄60~85岁,男女不限。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30×109/L且有出血表现;切脾治疗无效或有效后复发;自愿接受住院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染色体突变。其中,男30例,女86例;最低年龄60岁,最高年龄83岁,平均(69.21±2.11)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部分女性患者表现为月经过多。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口服甲泼尼龙片0.8 mg/(kg·d)[与泼尼松1 mg/(kg·d)等效剂量],晨起顿服;待病情稳定,甲泼尼龙治疗3~4周后,激素逐渐减量,每周减量4 mg,减量至4~8 mg,维持治疗3~6个月后停药。有严重出血症状的患者可加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或者静点人免疫球蛋白治疗。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方剂如下:黄芪20 g、丹皮20 g、白术20 g、赤芍15 g、白芍15 g、菟丝子20 g、生地20 g、玄参15 g、枸杞15 g、陈皮10 g、砂仁10 g、茜草20 g、旱莲草10 g、防风6 g、连翘10 g、砂仁15 g、陈皮10 g、仙鹤草15 g、虎杖20 g、田七10 g、甘草6 g,上方用水500 mL,武火煎煮至150 mL,1次/d,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潮热者加用白薇、地骨皮、鳖甲;盗汗者加用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尿血者加用大蓟、小蓟;食欲不振者加用焦大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失眠多梦者加用夜交藤、酸枣仁;气虚显著者加用太子参、人参;血虚显著者加用阿胶、桑椹;阴虚显著者加用石斛、黄精;阳虚显著者加用巴戟天、锁阳。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疗效标准,显效: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持续3个月以上;有效:血小板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持续2个月以上;无效:血小板计数无改善或恶化[8];总有效=显效+有效。治疗前后进行免疫学指标检测,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D19+/CD20+淋巴细胞数。观察用药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χ2=5.621,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CD19+/CD20+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都明显下降(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7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