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6期
编号:12367123
由“省队”到“国家队”,学科建设的凤凰涅槃(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第6期
     蛇年元旦刚刚过去的2013年1月17日,第四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暨第十届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即在北京九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记者在这次学术会议上再度邂逅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江苏省心肺疾病研究所所长曹克将教授。作为本次学术盛会主席团成员的曹克将教授,不仅主持了“射频消融技巧解析”等的分论坛学术讨论,还在大会上作了《起搏电极脱位?——异常起搏心电图的分析》和《射频消融中标测导管及消融大头的选择》两场专题学术报告,让与会代表获益匪浅。

    在此之前的2012年9月13日至16日,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在古都南京隆重召开。在那次会议上记者了解到,1995年,在德国深造的曹克将教授回国,并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出任科主任之后,领衔创建了“江苏省心脏介入中心”,并带领全科医生积极开展各项介入治疗技术,2007年升格为国家重点学科,由此将一个“省队”级别的科室,打造成了“国家队”,并借此契机,在该院的学科建设方面实现了一次次飞跃。因此,借这次在京重逢之际,记者围绕这方面的话题,对曹克将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 百拇医药
    室性心律失常的“国际视野”

    1987年,曹克将教授远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199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博士学位。8年的留学生涯,不仅开拓了他的学术视野,同时也深感国内、尤其是江苏省在心脏介入等领域的学科建设亟需提升,因此,不顾德方的挽留,他带着一大堆少技术资料和8万美元的导管返回祖国,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供职。回国后,他将导管无偿地献给了医院,以高技术为起点,创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心脏介入中心。

    由于有着长达8年多的国外留学生涯,因此,在曹克将教授出任大会主席的“第三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谈及目前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时,就显得极具“国际视野”。

    曹克将教授当时介绍说:“为什么近年来室性心律失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在采用导管消融治疗之前,房颤是没办法得到有效治疗的,往往就会陪伴患者终身,最多是抗凝和控制心室律;而有了导管消融技术以后,房颤在全世界就‘热’了,美国就有人说21世纪的心脏病领域将有两大热点,那就是心衰和房颤。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就是房颤有了根治的希望,大家就非常感兴趣;其次,房颤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病人多,所以大家的关注度也就高。再说室性心律失常。当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开始应用以后,人们一度认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只要装台机器就行了,不需要其他研究。大家把这一问题当成了工科的问题,很多厂家都把精力放在ICD技术上,包括延长电池的寿命,改进程序,缩小体积等。因为室性心律失常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最近几年,虽然已经开始用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但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严重心衰病人,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做消融。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认为装了ICD就算了,不需要做更多研究的另一个原因。”
, 百拇医药
    “但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室性心律失常又开始热了?”曹克将教授认为,“美国的研究发现,装了ICD的病人只有三分之一能放电,相当一部分病人不放电,这就等于机器白装了。此外,美国人很关注经济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病人该不该做,花钱是否过多也成为大家的关注点。于是,大家开始关注ICD的一些缺点了,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也就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热点。其次,就是导管消融技术近年来逐渐成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也有所促进。从2007年到2008年,美国有研究提出,对稳定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生心动过速时,不应该装ICD,应该使用导管消融。德国的Kuck教授现在有两个临床研究,就是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去年,在一个亚太地区的心律失常会议上,我曾经作为大会的主持人,向美国的一位教授提出稳定室性室性心律失常到底是应该采用消融还是装ICD的问题,答复是要装ICD。德国的Kuck教授就说,等他的两个研究做完以后,就可以回答我们的问题。将来,如果能够证明稳定性室性心动过速不需要装ICD,而是做导管消融或者药物治疗,这个结论将是划时代的。从研究的热点方面讲,房颤治疗目前从总体上看已经比较成熟了,而室性心律失常则是心律失常领域研究最后等待攻克的堡垒。”
, http://www.100md.com
    关于那次会议,曹克将教授以同样的“国际眼光”认识到:“我们主办的‘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已经是第四届了,而美国则已经是第五届,德国、日本也都开始举办。从这个角度看,我想我们还是紧跟国际热点和潮流的。但从国际对比看,在临床研究方面,总体上我们还是能紧跟美国,但基础研究还有较大差距……”

    从这场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谈话即可看出,曹克将教授的话题时刻把国内和国际的学术研究动态结合起来,论述着他的见解和认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他领衔的科室学科建设中,也一定时刻在以“国际标准”来对照自己的差距,并迅速提升自身建设水平的。该院心脏科的迅速发展,即证实了这种推测……

    将“省队”打造成“国家队”的四大标志

    1995年,曹克将教授从德国深造归来后,即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出任科主任;此后,曹克将即以他内心盘桓已久的“国际标准”,领衔创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江苏省心脏介入中心,带领全科医生积极开展各项介入治疗技术;2007年,即升格为国家重点学科,这标志着着曹克将教授真正地将一个“省队”打造成了“国家队”。

    谈及这个话题,曹克将教授首先解释说:“我们医院有两块牌子,一个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另一个就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以我们医院既是省医院、又是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这在国内是不多见的。我们医院的心血管科在医院是优势学科,也是省里的重点学科。经过大家的努力以及有关领导的支持,2007年,心血管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南京大学附属医院唯一的国家重点临床学科。作为临床科室,我们获得了以下几方面成绩,同时也算是由‘省队’升格成‘国家队’的几个标志吧。”

    , 百拇医药(刘志学)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