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716295
两种外周静脉穿刺方法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5日 李丽娟 黄娟 冯娇娇
第1页

    参见附件。

     3.2 增大进针角度可减少进针阻力,减轻患者疼痛反应,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皮肤的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皮肤的表皮层,有100~200个痛觉感受器的痛点在手背呈点状分布,当皮肤遇到伤害性刺激时,机体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和缓激肽,使机体产生疼痛的感觉。痛觉感受器具有强度、时间、面积阈值,故刺激强度越强,疼痛感觉越强,同时刺激作用时间越长、作用面积越大,疼痛感觉也越强。静脉穿刺时在疼痛的强度相同的条件下,< 30°角度进针时,针头在皮下潜行,从刺入皮肤至刺入静脉的时间延长,致使针头对皮肤的撕拉力及切割力增大,对皮肤的血管神经造成机械性拉刺伤。又因为刺激的接触面积增加而使患者疼痛感觉增加。30°~45°进针时,针尖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小,可增加作用于针尖的压强,针头直接刺入血管,省去了皮下潜行的步骤,缩短了针头对皮肤表皮及真皮层的刺激时间和刺激面积,从而使疼痛减轻[8]。

    由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双手皮肤变硬变厚,表皮致密,以15°~30°角度进针时针尖与皮肤接触面积大而作用于皮肤的压强小导致进针时阻力增加,造成针头不易刺破皮肤的现象,临床工作中碰到这种情况护士往往会加大手部进针力量,进针深度不易掌握而致进针过深穿透血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