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707632
军医风范,解读胸心外科的“于长海效应”(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5日 刘志学 张明权
第1页

    参见附件。

     下午2点,于教授终于从手术台前直起了腰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冲手术小组人员点了点头,又望了一眼仍在麻醉状态的吴萌萌,轻脚走出了手术室。

    也许是长时间的精力过于集中,出了手术室之后,于长海教授的精神猛然一松懈,浑身好像一下子散了架似的,瘫坐在了手术室外的沙发上,再也动弹不得。护士过来替他擦拭沁在额头的汗珠,才发现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衣背。

    手术成功了!

    吴萌萌康复出院后给于长海教授发了封邮件:“大概是上苍在眷顾我,让我在绝望中看到了救星!从见到您第一面开始直到出院,整个治疗过程就像一件艺术品。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给了我无穷的生的希望!”

    实际上,类似吴萌萌这样的患者、以及患者康复出院后给于长海的感恩、感激和感动之言,几乎天天都会有,但于长海教授依然十分在乎每一位病人的每一句评价。他常常用另一种思维来诠释他的这种“职业观”:“人生了病、特别是重病,在走投无路时,总是要找能治病的医院,找能解决问题的医生。我们就得做这种医院,做这样的医生。”一句话,便道出了病人在他心中的份量!

    毋庸置疑,凡胸心外科的手术多是“开膛破肚”的大手术,其复杂程度、技术难度以及对术者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不言而喻的。术中遇到的各种险情,常令同台操刀的医生护士为于长海教授捏一把汗;同样,一例例手术的成功,又使他们为之惊叹、叫绝。同他一道做的手术多了,他的同仁们便产生了这样一种信心——即使是再难做的手术,只要有于主任在,心里便有了底气。然而,每当医生护士们这样赞许时,于主任总是说:“医生一刀子,病人就是一辈子。你们越感到放心,我就得越加小心,甚至‘小心’到大手术前都睡不着觉。”这句话,又道出了于长海教授心中长存的对患者生命的那种真真切切的“敬畏”意识!

    学科创新,突破“晚期肺癌的手术禁区”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肺癌伴胸膜腔内转移在胸外科十分常见,以往的处理办法是保守治疗或直接做胸膜肺切除。前者的中位生存期仅有6至9个月,后者意味着要将患者一侧肺脏及壁层胸膜全部切除,手术创伤很大,术后患者不仅生活质量差,平均生存期也只有12至14个月。

    然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