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30956
经尿道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34例(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第12期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为一种膀胱上皮腺性增生样病变,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慢性炎性反应、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有关,并且反复尿路感染已经被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病因[1]。正常的膀胱黏膜为移行上皮,当膀胱黏膜长期受到外界刺激因素如感染、结石等作用后,黏膜上皮先形成上皮芽,伴有上皮芽的移行上皮细胞向黏膜固有层增殖、挤压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Brun's巢或腺,这种上皮巢逐渐转变为囊性膀胱炎。囊性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被认为是同一疾病过程的2个阶段[2-3],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伴或不伴随下腹及会阴痛和镜下血尿,部分有肉眼血尿,亦有报道膀胱三角区一巨大腺性膀胱炎导致严重的梗阻症状甚至尿潴留[4]。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并取活检。膀胱镜检查所见病变大多位于膀胱三角区、颈部,特征性表现为有核的囊泡状颗粒弥漫地分布于正常的黏膜之中,其核常为淡黄色,若膀胱镜下见到上述典型表现往往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100%[5]。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部,可能与下述2个因素有关:①三角区和膀胱颈部位于尿液流出道出口位置,长期受尿液流体动力的冲击,无黏膜下层,位置固定,不能随意收缩;②女性尿道逆行感染,物理学因素及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反复刺激,也导致发病。临床上对于出现慢性非特异性膀胱炎症状患者,反复膀胱刺激征,尿常规、尿培养阴性,给予抗菌治疗和对症治疗,无显著效果者需及早进行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