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631220
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工艺,其中考察因素为提取时间 (A)、料液比(B)和浸泡时间(C),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以得油率为考察指标对艾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 结果 艾叶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浸泡4 h、提取3 h,平均得油率为0.416%,RSD=2.64%(n=3)。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得油率较高,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正交试验法

    [中图分类号] R2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2(b)-0066-04

    艾叶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全国各地区均产,资源丰富。现代研究显示,其主要含有挥发油、甾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及一些小分子成分等[1-3],其中挥发油、黄酮类为主要有效成分[4-6]。艾叶是我国历史悠久且临床常用的中药材[7],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等[8]功效,现代实验表明其具有增强免疫抗感染、平喘镇咳、护肝利胆、止血与抗凝血及抗自由基等作用[9-11],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药效成分群之一,提取方法和工艺是挥发油质量和药理活性的保证,对于艾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艾叶挥发油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12],为将其研制成抗乙肝病毒新药,研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水蒸气蒸馏法适合工业生产推广,环保、经济。本文以正交试验法[13-14]对艾叶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提高挥发油的收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材

    艾叶产地河南省驻马店,由河南省中医学院药学院生药学科董诚明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使用时粉碎使通过二号至三号筛,混合均匀。

    1.1.2 仪器及试剂

    挥发油提取器(相对密度小于1型);KDM-4型电子可调自动恒温仪(山东菏泽市仪器制刷厂制造);电子天平AR1530(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制造);蒸馏水(自制)。

    1.2 方法

    1.2.1 艾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 ⅩD 挥发油测定法(甲法)[15]。取粉碎的艾叶约100.00 g,精密称定,加蒸馏水适量,浸泡,加热提取,收集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密封,冷藏保存。艾叶挥发油得率计算公式:挥发油得率(%)=A/B×100%。

    1.2.2 单因素试验

    分别考察料液比、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艾叶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1.2.2.1 料液比的影响 取粉碎的艾叶约100 g,精密称定,加蒸馏水,料液比(W/V)分别为:1∶8、1∶10、1∶12、1∶14、1∶16,浸泡2 h,提取3 h,各条件分别平行3次,考察不同的料液比下艾叶挥发油的得率。

    1.2.2.2 浸泡时间的影响 取粉碎的艾叶约100 g,精密称定,加蒸馏水,料液比(W/V)1∶12,浸泡时间分别取:0、1、2、4、6 h,提取3 h,各条件分别平行3次,考察不同的浸泡时间下艾叶挥发油的得率。

    1.2.2.3 提取时间的影响 取粉碎的艾叶约100 g,精密称定,加蒸馏水,料液比(W/V)1∶12,浸泡2 h,提取时间分别为:1、2、3、4、5 h,各条件分别平行3次,考察不同的提取时间时下叶挥发油的得率。

    1.2.3 正交试验及最优提取条件的验证

    1.2.3.1 因素水平设计 由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考察因素为提取时间(A)、料液比(B)和浸泡时间(C),各因素分别设3个水平,考察指标为挥发油得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见表1。

    1.2.3.2 正交试验设计 取粉碎的艾叶约100 g,精密称定,按表2设计的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

    1.2.3.3 最优工艺条件验证试验 以优选出的提取条件进行试验,重复3次,以RSD值小于5%为必要条件,确定优化条件下艾叶挥发油的得率。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16-17],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料液比的影响

    料液比(W/V)分别为:1∶8、1∶10、1∶12、1∶14、1∶16时,对应的挥发油得率依次为:(0.350±0.017)%、(0.424±0.013)%、(0.421±0.016)%、(0.414±0.021)%、(0.408±0.014)%,二者关系见图1。

    由图1试验结果看出:在浸泡2 h、提取时间为3 h的提取条件下,料液比各水平间的挥发油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10>1∶12>1∶14>1∶16>1∶8。料液比为1∶10时得率最高,为(0.424±0.013)%,与料液比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与1∶12、1∶14、1∶16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即料液比为1∶10、1∶12、1∶14、1∶16对挥发油的得率并无太大影响,但由于料液比在1∶10、1∶12时挥发油得率较高,且综合考虑工业生产成本,选择正交试验中料液比的各水平为1∶10、1∶12、1∶14。

    2.1.2浸泡时间的影响 (赵志鸿 耿楠 黄勇勇 吴芳 李锦玉 王桂芳 张壮丽 张小俊)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