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6年第7期
编号:12858869
兰州方加味防治涎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第7期
     近年来为减少涎腺的放射性损伤,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应用胆碱能类药物如毛果芸香碱等促进涎腺分泌;应用氨磷汀等细胞保护剂类药物以减少对涎腺细胞的损伤;应用以黏蛋白型、羧甲基纤维钠型和黄原胶等为基质的人工唾液作为唾液替代品;外科尝试采用颌下腺移位术减少和避免涎腺的直接照射[9],放射治疗专科采用的放疗新技术如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如将腮腺的受照剂量限定在腺体体积的50%≤30~35 Gy,可以明显减少放射线对涎腺的照射[10]。虽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涎腺作为放射敏感器官,其放射性损伤后的主要表现为涎腺体积改变和分泌功能的减退,产生口干,发生率在放疗中为93%,放疗后为74%~85%[11]。Gupta等[12]的临床研究报道32例接受调强放疗的患者,放疗结束时患者0、1、2级涎腺损伤分别为3%、38%、59%。因此,如何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同时,进一步防治涎腺放射性损伤等放疗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仍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放疗引起涎腺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约2/3的放射性损伤是由氢氧自由基所致[13]。氨磷汀是美国FDA批准的预防放射性治疗导致口干的药物[14],该药能减轻自由基对人体组织细胞的放射性损伤,从而改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早期和晚期因涎腺损伤而出现的口干症状。然而,氨磷汀需静脉注射使用,常见的副作用为头晕、全身乏力、恶心、呕吐、低血压,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过敏症状,而且其价格仍较为昂贵,不利于在临床广泛使用[15]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