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8年第19期
编号:13290553
科技创新为我国医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第19期
     詹启敏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前中国已进入科技发展新时期并规划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新药、医疗器械装备以及医学标准、指南、规范的创新,不仅仅是临床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创新、实践、再创新,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成果。针对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等国家健康科技战略发展需求,经过几年筹备,国家健康保障科技工程即将启动,这一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集中力量开展疑难高发癌症治疗专项重点攻关,国家健康保障科技工程实施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助推实现全面小康,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从而实现医学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

    精准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詹启敏教授介绍说,尽管当前我们还有大量的医学难题有待解决,但医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精准。疾病的发生经历了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细胞、分子改变和组织器官改变的过程,分子标志物和分子靶点了解疾病早期细胞、分子阶段的改变将有助于对疾病的深入了解,发展疾病分子分型、药物创新和精准治疗,这整个的过程就是医学创新的过程。精准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公众的巨大需求,精准的要求贯穿医学全过程,即对致病风险、疾病诊断、疾病分类、药物应用、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的精准判断。实现精准医学需要前沿多学科交叉融合,包括组学研究,临床技术、装备和药品研发以及大数据分析。
, http://www.100md.com
    精准医学在预防层面不仅要了解疾病的内因,还要了解环境因素,确定易感人群和重点预防人群。肿瘤与吸烟、饮酒、病毒感染、神经免疫等的关系是明确的,但一定也存在个性化问题。基因和蛋白的改变要远远早于临床病理的改变,出现临床症状时很多都是中晚期了,因此研发一系列的疾病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将对疾病的预测、早期诊断提供支撑和帮助。分子影像是精准医学的关键技术,特异性的分子探针,全数字化、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三维或四维成像等为临床提供3D或4D图像。网络化使图像的同步共享和互认成为趋势,功能化可同时反映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和功能变化,微观化和分子化可显示反映微小代谢或活体异常,影像资料云数据有利于诊疗和数据挖掘。以前同样的组织分型、同样的临床分期,同样的治疗方案患者结局可以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患者有效,也有的患者无效;靶向药物出现之前,肿瘤化疗平均理想疗效不足25%。分子病理有助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和预后判断,避免治疗不足或避免治疗过度。个性化诊疗理念和模式将被更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未来同样的组织分型、同样的临床分期的患者通过分子分型和分子分期,可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实现疾病治疗的高效、低毒和低成本目标。
, http://www.100md.com
    生物样本库和大数据平台是精准医学的重要支撑平台,疾病诊疗标准、规范、指南的研究和制订一定是以生物样本库为支撑。健康医疗大数据自个体、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全球,将是地球上最丰富、最重要、最庞大的数据,不仅涵盖了组学检测、分子检测、分子影像、分子病理、临床诊疗,还有人群队列、慢病管理、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康复养老。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健康医疗大数据支撑健康医疗体系建设和发展,对于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支持医院的健康管理、科学研究、智能医学、临床决策和不良风险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健康医疗大数据内涵丰富,既有共性关键基础技术和标准规范、面向健康医疗实践的应用技术、卫生管理调控的应用技术,也有健康医疗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健康医疗大数据互联共享与整合技术、健康医疗大数据私隐保护与安全防护技术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伦理和法律框架等。当前,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迅猛,数据资源快速积累,医疗信息化应用在病历、影像、病理、组学持续发展,为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大学也成立了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此外,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精准医疗成果最终惠民提供了保障,人工智能“医生”可以“精准”雕刻患者特征,從而能够改善多种重要疾病预测的准确性。
, http://www.100md.com
    面向医学科技前沿

    詹启敏教授说,医学科技创新要面向前沿科学,一是生命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组学数据将提示疾病的发病风险和对治疗的疗效判断;二是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三是抗体药物,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四是生物治疗及个体化诊疗技术。宏观组学研究、微观分子研究,阐明疾病机制,实现分子分型、分子诊断、个体化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都是医学科技创新的前沿。医疗器械正在成为与药物齐头并进的新型产业,数字化、遥测化、微创化、网络化、智能化、小型化未来将极大地支撑临床需求。大数据与智能医学将发展得越来越快,健康医疗大数据与医疗器械设备、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组成的医疗端,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APP组成的患者端和第三方医保控费共同组成了智慧医疗。

    詹启敏教授最后介绍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一是现代医学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性增强,新技术、新方法进入医学领域,提高了医学研究和疾病防治水平。二是现代医学更注重多学科的交叉整合。医学内部以及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更为广泛和深入,引起新的医学革命。三是现代医学发展与医学人文密不可分。医学人文情怀是永恒的,医学不仅包括精湛的技术,人文是医学的另一个翅膀。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进入到医疗领域后更要坚守底线,不忘初心,把医学人文和现代科学技术完美结合,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支撑健康中国的发展。詹启敏教授强调,精准是医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转化和整合是医学发展的模式和机制,精准医学发展的主战场是社区和医院,精准医学发展需要大样本和大数据的支撑,精准医学发展需要政产学研用形成合力,精准医学发展需要与监管科学同步发展。中国医学创新发展具有公众需求、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传统医学等方面的优势,汇聚这些优势的医学科技创新将极大地推动临床诊疗技术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科技创新为我国医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专家简介

    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长期致力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创新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http://www.100md.com(潘锋)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