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8年第30期
编号:13271440
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研究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第30期
     4.2 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如下症状,即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存在损伤现象,而且同时还存在充血症状,且通透性也有所增加。研究证实,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放射性肺损伤的标准大致可概括为3条,即形成透明膜(肺泡中的纤维素样物质)、肺泡衬细胞受到破坏且出现肥大或萎缩等异常现象,同时伴有较显著的水肿症状。

    4.3 肺功能的测定

    在对肺功能进行检查时会涉及多个内容,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及肺循环功能等,在许多研究中已经出现通过对肺功能参数及肺活量评估等方法来测定放射性肺损伤。目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CO弥散量等参数是测定肺功能的关键参数。

    4.4 血清学指标

    早期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对后期的积极干预有重大意义,能有效减少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会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因此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探讨血清相关因子对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意义。

    5 放射性肺损伤的西医防治

    放射性肺损伤若不能控制,早期放射性肺炎持续进展,将会进一步出现不可逆转的放射性肺纤维化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