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2)
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病变,其诱发因素較多,主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脑部血液循环较差,脑组织细胞出现缺血、缺氧,出现不良心理情绪、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严重者致残、致死[1-2]。报道[3-4]显示,脑梗死多发生于45~70岁中老年人,其恢复时间漫长,患者配合治疗水平较差,同时中老年患者认知水平较低,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措施,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日常生活,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其康复。行为转变理论主要是强调通过计划和自我效能来提高患者行为改变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弥补理论意向和实际行为之间脱节的缺点[5-6]。通过行为转变理论促进患者以心理情绪、自我效能等为中心,改变不良行为,提高患者认知度和配合度,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肢体功能,为患者预后奠定基础[7-8]。本研究通过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拟分析行为转变理论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200例,依据是否实施行为转变理论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其中男63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