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9年第13期
编号:13379934
实现医改目标需要公立医院公益性和看病就医规律的回归(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第13期
     2006年刘玉村教授出任北大医院院长,不久后他便带领医疗队到山西长治革命老区下乡为基层患者义诊,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那时也是医改讨论最热烈的时候,刘玉村教授回来后给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呼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在刘玉村教授看来,要推进分级诊疗真正“落地”,鼓励小病在基层解决,做到首诊在基层,需要由家庭医生来做出专业判断,什么是小病,什么是大病,患者是否需要转诊到大医院,以及转到哪个定点对接的大医院更合适,而不是患者自己自由选择和流动。现在很多患者习惯网上找医生,但网上介绍的医生未必是行业里最好的医生。

    刘玉村教授认为,虽然基层医疗机构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老百姓有病还是习惯跑大医院,大量患者喜欢“扎堆”大医院。患者“扎堆”大医院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可能更信任大医院,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还没有足够多的让患者信得过的医生,“看病难、看病贵”本质上是“人”的问题没解决好,因此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医学人才培养和使用关系医学事业的未来发展,医学教育的对象本身要有高能力、高情商和高素质,但现在医生正面临着职业荣誉感下降、收入与付出严重不符、医患关系矛盾尖锐等现实问题。刘玉村教授观察发现,北京一流的高中毕业生更愿意到著名大学选择学金融、学法律,优秀高中毕业生绝大多数不愿报考医学院校,“医二代”放弃学医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是未来中华民族的健康乃至生命将无法托付给一流的群体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