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肝肾法在中医眼科中的应用进展(2)
1 目与肝肾的关系“肝肾同源”是“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简称。明代医家李中梓明确提出了“肝肾同源”论,他运用藏象与卦象的结合阐发“乙癸同源”的哲学依据,制定“肾肝同治”的治疗法则[1]。“乙癸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水能生木,故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2]。“肾肝同治”的基本治疗方法通常指“滋水涵木”,“滋水”即补肾精,因为肾精是化生肾阴与肾阳的物质基础,为先天之本;“涵木”是指寓补肝于补肾之中,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性喜调达,肝阳易亢,通过滋补肾精,潜纳肝阳,使达到肾阴足、肝体自养,肝阴足、肝气自平的正常生理状态。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相互为用;肾精能生肝血,肝血能滋肾阴,精血充旺,则目得肝血真阴滋养而能明视。
1.1 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的理论基础和独特辨证方法,发端于《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目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