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中医内科论治之差异辨析(2)
针灸是针法与灸法的总称,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发现了三百余个俞穴以及经外奇穴等的俞穴知识,形成了经脉、别络、经别、经筋、皮部和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1]。目前针灸已被广泛运用于多个系统疾病,现代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拓展[2]。临床过程中区别于中医内科以辨证论治为主,针灸的治病思路重在辨经论治,故在针灸临床上亦不能呆板地套用中医内科治疗体系。故而本文从“理、法、方、药(穴)、术”五个方面辨析针灸与中医内科论治之差异,旨在明确针灸与中医内科理论及应用的不同,以期在临床上更好地发挥针灸诊治思维,应用针灸诊疗体系。
1 理论基础
针灸的核心理论是经络学说,临床的治则治法、处方选穴、补泻手法无不与经络密切相关[3]。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等作用。针灸经络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多组织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理论,包括脏腑与体表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内容,既涉及局部效应,又有远端作用。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又是人体沟通联系的枢纽[4-5],不仅具有明确的生理现象、病理特征,而且具有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