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生活指南》 > 2014年第9期
编号:12807443
非物质文化遗传如何在传承中获得不竭生命力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幸福生活指南 2014年第9期
     【文章摘要】

    乞巧,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间习俗,它源于汉文化中织女、牵牛、河汉三种天象。最早见于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西和乞巧节是西和人民长时间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智慧,总结经验创造出来的一种在农忙结束后放松娱乐的艺术活动,是西和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多彩的陇南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关键词】

    乞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

    1 西和县乞巧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

    1.1政府强势介入,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效果明显

    为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乞巧民俗文化,西和县政府及陇南市政府、甘肃省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西和乞巧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1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性政策

    为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申报、传承工作的有序进行,西和县政府出台了《西和县民间民俗保护工作十一五规划》、《西和县民间艺术创作规划》、《关于落实特色文化大县各项任务,加快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意见》、《西和县优秀民间文化作品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指导文件,制定了《西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规划方案》。

    1.1.2组织人员对乞巧民俗进行收集、整理

    通过不懈努力,西和县收集、整理了以乞巧为代表的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