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7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1755494
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蔡 龙 徐 丽
第1页

    参见附件(1145KB,2页)。

     摘 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氧疗、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4h后血气分析中PH、PCO2、PO2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与入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CO2潴留,并降低了有创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COPD;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09-063-02

    无创正压通气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鼻面罩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该技术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并能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各种损伤及并发症,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本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0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对确诊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5例病人均为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诊断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和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1],且满足以下入选标准:无明显NIPPV治疗禁忌症;无严重的意识障碍;无大量气道脓性分泌物;无持续性血流动力学紊乱;无活动性消化道出血。其中,男43例,女2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78岁,平均年龄66岁,病史7~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5.8±12.5)岁。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5±11.3)岁。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氧疗、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S/T-D型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以及纽式随弃式胶面膜通气口(鼻)面罩。工作模式为压力支持,参数设定如下:通气模式S/T;备用呼吸频率16~20次/min;吸气压力(IPAP)从4~8cmH2O、呼气压力(EPAP)从2~3cmH2O开始,经过5~20min逐渐调至IPAP12~20cmH2O、EPAP4~6cmH2O。控制吸入氧流量,使动脉血氧饱和度略高于90%。BiPAP通气时间为每天1~3次,每次3~6h,至少连用3~6d。病情好转后逐渐下调参数,间断延长停机时间,直至完全撤机。通气过程中可允许30~60min的间停,以利吸痰及进食,同时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流量。

    1.3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

    治疗组平均通气时间(39.1±12.6)h。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24h,治疗组的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PaCO2降低和PaO2升高有差异性变化(P<0.05);对照组在治疗24h后,P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PH、PaCO2则无明显差别(P>0.05)。详情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35例中出现胃胀5例(14.2%),面部压痕3例(8.5%),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发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5例患者(14.2%)不能适应而改用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的气管插管为11例(31.4%),气管插管率比治疗组明显增高(p<0.0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呼吸肌疲劳,传统治疗方法是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吸氧及呼吸兴奋剂治疗。但是由于呼吸兴奋剂作用有限,用量过大反而会加重呼吸肌疲劳,而行有创通气治疗又会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对呼吸机产生依赖而导致撤机困难等严重并发症[2],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病死率。因此,NIPPV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NIPPV对于COPD患者的作用机制即在于辅助通气泵功能,增加气道直径,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呼吸肌做功,缓解呼吸肌疲劳,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调整和休息,降低氧耗量。由于COPD为气流受限的阻塞性通气障碍伴肺气肿或肺过度充气,存在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呼吸功主要消耗在高气道阻力,而BiPAP相当于压力支持(PSV)和呼气末正压(PEEP),即在吸气时给予PSV,以克服气道高阻力,减少呼吸功消耗以降低耗氧量与CO2产生量;而在呼气时又能给予对抗内源性呼气未正压(PEEPi)的PEEP,以改变小气道等压点前移之位置,并起机械性扩张支气管的作用,防止小气道萎陷,改善通气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增加肺氧合,排出CO2[3]。此过程中,PSV可减少呼吸做功,增加潮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同时缓解呼吸肌乏力和无力,PEEP可防止小气道陷闭,肺泡萎陷和不张,改善气体分布和通气与血流比例,降低肺内动静脉分流,提高PaO2。因此,通过调节IPAP(相当于PSV)及EPAP(相当于PEEP),并在无创通气时,应用3~5cmH2O呼气未正压(EPAP)以减少吸气肌对呼吸机的同步负荷,以利于人机同步,减少呼吸功能消耗,有利于呼吸肌的休息,改善呼吸肌疲劳状况,促进呼吸肌肉功能的恢复。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有效地改善肺泡通气和氧合,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并降低了有创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轻病人的痛苦及家庭经济负担。

    NI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4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