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755203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12例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1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12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52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中药暖脐止泻散外敷。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对照组显效率61.2%,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关键词:婴幼儿秋季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敷

    中图分类号:R7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1-077-02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一种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肠炎,发病季节多在9~12月份,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以1岁半以下的婴儿多见[1]。该病起病急,多伴有发烧,可持续1~4天,并可有咳嗽、流涕症状。起病当日即有呕吐,并排水样便,为白色或浅黄色,每日可达10~20次,并伴有脱水症状。病程一般4~7天,长的可达3周。如及时治疗,大多数能治愈。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2例均为本院2005~2007年门诊患者,诊断为秋季腹泻。病程2~8天,平均4天。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个月~22个月,平均8个月;对照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3个月~24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均表现有3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患儿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测体温在38℃~40℃之间,并伴有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一般为38℃~40℃)、咽部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些病儿伴有呕吐及腹痛。发病一天后,病儿出现腹泻,轻的每天5~6次,重的每天十多次。大便为黄稀水样或鸡蛋花汤样,排便急,量多。
, 百拇医药
    (2)实验室检查:便内无脓和血。大便化验正常或有少许的白细胞。

    (3) 判断婴幼儿腹泻脱水的主要指标有:①体重迅速减轻:患儿体液丢失占体重5%以上考虑脱水存在;②少尿:尿量减少程度与脱水严重程度成正比;③眼窝凹陷:患儿双眼窝凹陷时提示已有轻中度脱水;④哭时仍有泪水,说明患儿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哭而无泪水、口渴、烦躁不安提示机体严重缺水。此外,婴儿前囱门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末端凉也为脱水的客观征象。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喂服由米汤 500mL加细盐 1.75g组成的米汤加盐溶液;再根据病情予以利巴韦林 10~15mg /(kg•d )加入等渗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滴注,内服助消化药等对症处理;根据脱水程度不同,分别给予口服平衡盐液或静脉补给 1/3~1/2张含钠液。另用暖脐止泻散 (取木香、丁香、肉桂、五倍子、吴茱萸、白胡椒各 6g,冰片 5g,先将前 6味研为极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密闭储瓶备用 )敷脐。用法:每次取 6g,装入 3层纱布袋内,以75 %酒精清洁消毒脐部后,将药袋敷脐上,用胶布固定,再以绷带盖脐束腰1周,隔天更换1次。敷药后局部有温热感,发热病儿应慎用。对照组不用敷脐,其余同治疗组。
, 百拇医药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 1~2天大便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用药3天大便次数稍多略稀,症状及体征减轻。无效:用药3天后大便次数及症状、体征均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80%。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显效率61.2%。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在流涕、咳嗽、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及脱水体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岁,2006年10月18日来诊。腹泻每日6~10次不等,大便清稀多泡沫2月余,腹痛肠鸣,大便色淡,臭味不甚,唇舌色淡,舌苔薄白,脉弦紧。大便镜检无红、白细胞,经口服抗生素和收敛药物及输液治疗后仍腹泻不止。喂服由米汤 500mL加细盐 1.75g组成的米汤加盐溶液,另用暖脐止泻散 (取木香、丁香、肉桂、五倍子、吴茱萸、白胡椒各6g,冰片 5g,先将前6味研为极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密闭储瓶备用 )敷脐。治疗3日后腹痛明显减轻,腹泻次数减为每日2~3次,治疗一周后,腹痛消失,大便每日1次,痊愈。
, 百拇医药
    5 患儿的家庭护理

    (1)引导患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喝生水,不乱吃不洁净的食物。

    (2)要调节好患儿的饮食。病情轻者或重者均不必禁食,只要孩子有食欲就可鼓励其进食。急性期可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可吃牛奶加等量米汤等。患儿营养好转后,可逐步恢复饮食,进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切不可操之过急。对患儿的饮食用具,如奶瓶、汤勺等,在每次用前和使用完后都应该用开水洗烫,最好每天煮沸消毒1次。

    (3)除调整饮食外,还要注意患儿腹部保暖。秋季气候渐渐转凉,患儿由于受病毒侵犯,其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将加重腹泻。

    (4)处在哺乳期的母亲应注意乳房的清洁,勤换内衣,减少宝宝感染病毒的机会。

    (5)保护好患儿的臂部。因便次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必定有损伤,患儿便后要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
, 百拇医药
    (6)加强患儿的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6 讨论

    婴幼儿秋季腹泻一般病程较长,发病较急,单纯西药或者中药治疗均疗效较慢,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目前,西医治疗倡导以预防和纠正脱水为主,辩证饮食,慎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止泻药物[2]。在常规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上中药脐贴外敷,能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再生,加快肠粘膜的修复,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此外,中医认为神阙穴位于脐正中,亦是上中下三焦的中枢,通过经络的联系,贯通冲任,直连脾胃。故医家吴师机尝谓:“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缚脐上为第一捷法”[3]。中药覆脐,就是使药物的气味相互感应而作用于中焦,以达到温中、运脾、止泻的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可以减少腹泻次数,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疗程,使其早日治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秀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26例[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8.

    [2] 邢政渭.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应用[J].医药导报,2006,(6):585-586.

    [3] 清•吴尚先.理瀹骈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杜 靖), 百拇医药(叶小红 黄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