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6年第7期
编号:13459705
民族色彩不着调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特别文摘》 2016年第7期
     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成这样,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从清朝开始,我们的民族在色彩上就失去了调性,开始喜欢披红挂绿、镶金戴银,认为这些颜色代表富贵吉祥,简称:喜兴。

    从庙会到春晚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四种颜色。过去咱们汉族可没这么不着调,东方美学也不是这景象。咱能自信点儿、素点儿、雅致点儿吗?不是把所有鲜艳的色儿都堆一块儿就代表美了,那叫臭美。洋人们很阴险,把雅致的色彩留给自己,然后让咱们不着调,愣说大红大绿非常中国。其实意思是说,他们丫哪儿懂色彩调子呀,他们要懂了就不是中国了。咱们有一部分人还真听不出这是损你呢,还顺杆爬,把寒碜当特色,把挤对当美誉了。

    见过傻的,没见过这么傻的。凭什么“不着调”就非常中国呀?颜色无雅俗,颜色的搭配可是能看出高下来。徽宅的色彩关系就很靠谱,透着自信也讲究。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没用那么多颜色也很中国嘛,比那些镶着整面大金玻璃戳街上的酒店气派多了。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

    (摘自《不省心》长江文艺出版社 图/游飞扬), http://www.100md.com(冯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