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十八般兵器”
但凡接触过古典小说的读者,都听过“十八般兵器”的说法,但具体是哪18种,则说法不一,《大保镖》中讲的版本只是其中之一,另一个版本来自《水浒传》: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教起。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综合各版内容来看,这是个异常丰富的武器体系。可以按攻击距离分成短柄、长柄、投掷、远射等多种,也可以按伤害方式分成砍杀类、穿刺类、打击类等,实在是当得起“琳琅满目”这4个字。
在史料典籍中,十八般兵器的概念应该是明代提出的,除了《水浒传》,明朝博物学家谢肇淛的《五杂俎》出现了“十八般武艺”,抗倭名将唐顺之也在《武编》中提到“武艺一十有八”。不过历史上,这些兵器是陆续出现的,而且并不全用于实战。总体来说,外形越朴实无华的,实用性越强,出现得也越早;越繁复华丽的,实用性越差,出现得越晚。
最早出现的兵器很可能是弓箭。《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典籍都称,黄帝的后代“挥”从天上的星辰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矢,被任命为“弓正”的官职,又称“弓长”,这就是中国第一大姓“张”的由来。“夷”这个字也是由“大”“弓”组成,看起来像一个人背着一张弓,《说文解字》称它“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先秦典籍用这个字称呼那些活跃于东南地区的部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