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08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735596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脉的基因芯片分析及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变化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5日 张志钢 张晓兰 舒 青 郑强荪
第1页

    参见附件(390KB,4页)。

    张志钢 张晓兰 舒青 郑强荪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消化内科 3第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

    【摘要】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动脉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8只给予正常饮食及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8只大鼠喂食高脂饲料(3%胆固醇、0.5%胆酸钠、5%精制糖、10%猪油、基础饲料81.5%)及维生素D3腹腔注射,实验14周处死动物,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甘油三酯(triglyeride,TG),取主动脉进行HE染色及油红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提取主动脉RNA作基因芯片检查,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TG和TC升高(P0.01),HE及油红染色可见主动脉形成纤维增生性动脉粥样硬化。芯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t-D基因表达上调。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动脉组织中Cat-D不表达或者低表达,模型组中Cat-D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AS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多基因改变而引发的复杂病变,组织蛋白酶D可能与其他具有降解基质作用的酶协同参与了血管重塑从而促进AS的发展。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大鼠 动脉粥样硬化 组织蛋白酶D

    【分类号】R543.5

    别台动脉粥样硬化(Aiherosclerosis,As)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项前沿技术,其特点是能大规模、高通量和高平行地研究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情况〔1一2]。本实验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
------
     摘要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动脉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方法:16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8 只给予正常饮食及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8 只大鼠喂食高脂饲料(3%胆固醇、0.5%胆酸钠、5%精制糖、10%猪油、基础饲料81.5%)及维生素D3 腹腔注射,实验14 周处死动物,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 TC)及甘油三酯(triglyeride, TG),取主动脉进行HE 染色及油红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提取主动脉RNA 作基因芯片检查,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 Cat-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TG 和TC升高(P<0.01),HE 及油红染色可见主动脉形成纤维增生性动脉粥样硬化。芯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t-D 基因表达上调。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动脉组织中Cat-D 不表达或者低表达,模型组中Cat-D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AS 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多基因改变而引发的复杂病变,组织蛋白酶D 可能与其他具有降解基质作用的酶协同参与了血管重塑从而促进AS的发展。

    关键词:基因芯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组织蛋白酶D

    中图分类号:R5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73(2008)02-0252-0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90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