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1
编号:13612173
附子神经毒性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1
     3 附子神经毒性物质基础

    附子在化学组成上,已发现数百种化合物,包括多种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首先对附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附子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碱类、多糖类和脂类物质等[23]。彭成等[24]对附子子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了众多新化合物,如烟酰胺、次黄嘌呤、腺苷、尿苷、5-羟甲基-吡咯-2-甲醛、马齿苋酰胺、葡萄糖苷等。尽管附子成分复杂,但其主要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是生物碱类物质。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已从附子中分离鉴定出的生物碱有90多种,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C-19型二萜类、C-20型二萜类、酰胺类、季铵盐类、阿朴啡类等生物碱,其中C-19型二萜类生物碱有70种[25],除生物碱以外,还含有黄酮、多糖、甾醇、有机酸等成分[26]。附子生物碱又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23种;水溶性生物碱有新江油乌头碱和消旋去甲乌头碱等6种[24,27,28]。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最为常见,且毒性最大,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以及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单酯型生物碱。

    临床应用中,通常以总生物碱的含量来衡量附子功效,但不能以此来评价其毒性的表达。因为不同生物碱类别的毒性差异极大,即使含量相同,毒性也不相同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