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中的作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296KB,2页)。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罹患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全国约600 万以上的患者,其中四分之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意义重大。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开始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预防,并取得初步成效。有学者建议,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史或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无论其血清胆固醇水平如何,均应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现将他汀类药物在ICVD预防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1高血脂在ICVD发病中的地位
高血脂是ICV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脂易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高危因素合并存在。人群调查结果显示[2]:高血压同时合并总胆固醇(TC)>6.24 mmol/L的人群中,45~54岁占6%,55~64岁占10%; 10年以后再调查时,45~54岁上升到16%,55~64岁上升到26%。约50%的糖尿病患者TC升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ICVD与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呈负相关。无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后,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性不是1+1=2,而是1+1>2。
2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类) 因具有降脂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应用于临床。它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 还原酶的抑制剂,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而抑制TC的合成,增加LDL-C受体的表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他汀类还可以降低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衍生物——类异戊二烯水平,类异戊二烯是多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脂质连接分子,在细胞的生长、信号传递、有丝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机制上看,他
汀类药物可以抑制所有的甲基二羟戊酸的代谢产物,但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TC和LDL-C,大剂量时可以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TG)水平,但对总的能量代谢影响不大[3] 。
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