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探讨利用超声诊断仪,检查胃贲门癌具有钡餐及胃镜难以代替的优点,而与之联合则可明显提高胃贲门癌的准确率,对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更有较深的意义,应予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声;胃贲门癌;诊断价值
由于胃肠道内气体和内容物的存在,已往被视为超声检查的盲区。早在60年代我国学者曾采用A型超声应用空腹水法充盈胃腔做胃定位检查,判断有无胃部疾病,但应用范围较为有限,诊断率较低。7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超声仪器的更新快速发展,检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分辨力和内窥镜超声的问世,以及各种胃部造影剂的研制与应用,使胃肠道超声已成为腹部超声检查的重要内容。
本文总结我科室2003-2007年间,我们以胃贲门癌为主要的病例,利用超声诊断60例胃贲门癌的经验,结合文献对其声像图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和结果
使用RTfino5.0凸阵探头,频率3.5 MHz。检查前1 d进易消化的饮食或晚餐禁食。受检前饮水500 ml加B超快速显像液,坐位观察水通过贲门及充盈后胃壁各部分情况。左侧卧位观察贲门及胃底,站立观察胃窦部及胃体。详细记录声像图特点范围及部位。
43例经钡餐或胃镜证实胃贲门正常者为对照组,除2例未能显示贲门外,余41例均清晰显示.正常贲门无食物通过时“靶环”直径不超过2.0 cm,一侧壁厚不超过0.6 cm。60例患者为2003-2007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男41例,女19例,年龄40~69岁,平均56.2岁,病程20 d~19个月。12例B 超首先发现后检查钡餐及胃镜,全部病例均有钡餐对照,13例胃镜确诊,48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14例晚期患者因病变难以切除而未行手术探查。B超诊断符合57例,漏诊3例(经手术证实)总诊断符合率96.6%。48例病理为:腺癌36例,低分化腺癌7例,鳞癌4例,慢性炎症增生1例。
本组病例显示贲门癌有如下声像图特点:①壁增厚,三条强回声线间距离增宽,贲门部胃壁不规则增厚,贲门内径增大(正常直径为1.5~2.0 cm左右),一般>1.4 cm,靶环增大,靶心缩小,管腔偏移,变形,气体强回声偏心,有时可见肿瘤突入胃腔,黏膜层被破坏。胃体受侵时亦表现为壁增厚,食道下段受侵时除壁增厚处还可见长度增加;②回声较未侵部分为低;③黏膜改变:胃底及贲门病变黏膜绝大多数增粗或不平,但进展期癌累犯胃体或全胃时,胃体及窦部黏膜多呈光滑,为均匀一致性增厚。4转移时可见周围脏器转移征象、胃周及腹主动脉淋巴结肿大、肝脏转移结节、腹水等。
2 讨论
2.1 B超诊断胃癌已为许多学者承认和证实,本文中3例未能显示,2例为肥胖体型,肝横径小,1例消瘦体型,左肝位置较高,探头与皮肤接触不佳。贲门总显示率为97.1%,因此我们认为,左肝横径小,位置较高,探头受肋骨影响接触皮肤不佳均可使贲门失去良好透声窗而影响显示。采用凸阵探头及腹式呼吸,饮水后左侧卧位使液体充分积聚于胃底,均有利于获取良好透声窗,使贲门与胃底得以良好显示,坐位或半坐位,使食道下段稍下移,虽可部分增加贲门区显示长度,但常受胃肠气体及肋骨影响而使总显示率不会有明显改善,胃肠显像剂,提高了胃部诊断的准确率。
2.2 当病变特征明显时,可明确提示肿瘤存在。贲门癌时贲门壁增厚,并向四周伸展,致使贲门壁各型之间界限不清,呈现中央反射较高,四周以外均质性低回声团块,其形状似胃,边缘不清晰且不规则但当病变仅表现为轻度异常或不典型时,则有赖于胃镜活检确诊才明确诊断。本组B 超声发现12例中,4例需经胃镜活检才明确诊断,另外本组1例手术病理为慢性炎症增生,参考病理回顾声像改变,贲门壁厚1.0 cm,胃底壁厚1.2 cm,病变部分回声较正常壁回声增强,这是否可作为良恶性区别尚待进一步观察探讨。
2.3 胃癌组织扩散主要没黏膜下层以下呈连续性或跳跃性浸润扩散,因而胃镜及钡餐对浸润范围常估计过少或漏诊。B超除能清晰显示壁浸润范围及腔外情况,还可以显示周围脏器有无转移,可弥补产两个方法的不足。本组钡餐漏诊1例,术中发现黏膜损害较轻,管腔狭窄不明显,15例B超提示胃大部分受侵病例,钡餐及胃镜均未能提示,胃体及胃窦病变,其中5例手术探查与B超全部符合。
综上所述:B 超检查胃贲门癌具有钡餐及胃镜难以代替的优点,而三者联合诊断则可明显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早期确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等.中华医学杂志.张景荣.实用肿瘤学杂志., 百拇医药(王丽华)
【关键词】 超声;胃贲门癌;诊断价值
由于胃肠道内气体和内容物的存在,已往被视为超声检查的盲区。早在60年代我国学者曾采用A型超声应用空腹水法充盈胃腔做胃定位检查,判断有无胃部疾病,但应用范围较为有限,诊断率较低。7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超声仪器的更新快速发展,检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分辨力和内窥镜超声的问世,以及各种胃部造影剂的研制与应用,使胃肠道超声已成为腹部超声检查的重要内容。
本文总结我科室2003-2007年间,我们以胃贲门癌为主要的病例,利用超声诊断60例胃贲门癌的经验,结合文献对其声像图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和结果
使用RTfino5.0凸阵探头,频率3.5 MHz。检查前1 d进易消化的饮食或晚餐禁食。受检前饮水500 ml加B超快速显像液,坐位观察水通过贲门及充盈后胃壁各部分情况。左侧卧位观察贲门及胃底,站立观察胃窦部及胃体。详细记录声像图特点范围及部位。
43例经钡餐或胃镜证实胃贲门正常者为对照组,除2例未能显示贲门外,余41例均清晰显示.正常贲门无食物通过时“靶环”直径不超过2.0 cm,一侧壁厚不超过0.6 cm。60例患者为2003-2007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男41例,女19例,年龄40~69岁,平均56.2岁,病程20 d~19个月。12例B 超首先发现后检查钡餐及胃镜,全部病例均有钡餐对照,13例胃镜确诊,48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14例晚期患者因病变难以切除而未行手术探查。B超诊断符合57例,漏诊3例(经手术证实)总诊断符合率96.6%。48例病理为:腺癌36例,低分化腺癌7例,鳞癌4例,慢性炎症增生1例。
本组病例显示贲门癌有如下声像图特点:①壁增厚,三条强回声线间距离增宽,贲门部胃壁不规则增厚,贲门内径增大(正常直径为1.5~2.0 cm左右),一般>1.4 cm,靶环增大,靶心缩小,管腔偏移,变形,气体强回声偏心,有时可见肿瘤突入胃腔,黏膜层被破坏。胃体受侵时亦表现为壁增厚,食道下段受侵时除壁增厚处还可见长度增加;②回声较未侵部分为低;③黏膜改变:胃底及贲门病变黏膜绝大多数增粗或不平,但进展期癌累犯胃体或全胃时,胃体及窦部黏膜多呈光滑,为均匀一致性增厚。4转移时可见周围脏器转移征象、胃周及腹主动脉淋巴结肿大、肝脏转移结节、腹水等。
2 讨论
2.1 B超诊断胃癌已为许多学者承认和证实,本文中3例未能显示,2例为肥胖体型,肝横径小,1例消瘦体型,左肝位置较高,探头与皮肤接触不佳。贲门总显示率为97.1%,因此我们认为,左肝横径小,位置较高,探头受肋骨影响接触皮肤不佳均可使贲门失去良好透声窗而影响显示。采用凸阵探头及腹式呼吸,饮水后左侧卧位使液体充分积聚于胃底,均有利于获取良好透声窗,使贲门与胃底得以良好显示,坐位或半坐位,使食道下段稍下移,虽可部分增加贲门区显示长度,但常受胃肠气体及肋骨影响而使总显示率不会有明显改善,胃肠显像剂,提高了胃部诊断的准确率。
2.2 当病变特征明显时,可明确提示肿瘤存在。贲门癌时贲门壁增厚,并向四周伸展,致使贲门壁各型之间界限不清,呈现中央反射较高,四周以外均质性低回声团块,其形状似胃,边缘不清晰且不规则但当病变仅表现为轻度异常或不典型时,则有赖于胃镜活检确诊才明确诊断。本组B 超声发现12例中,4例需经胃镜活检才明确诊断,另外本组1例手术病理为慢性炎症增生,参考病理回顾声像改变,贲门壁厚1.0 cm,胃底壁厚1.2 cm,病变部分回声较正常壁回声增强,这是否可作为良恶性区别尚待进一步观察探讨。
2.3 胃癌组织扩散主要没黏膜下层以下呈连续性或跳跃性浸润扩散,因而胃镜及钡餐对浸润范围常估计过少或漏诊。B超除能清晰显示壁浸润范围及腔外情况,还可以显示周围脏器有无转移,可弥补产两个方法的不足。本组钡餐漏诊1例,术中发现黏膜损害较轻,管腔狭窄不明显,15例B超提示胃大部分受侵病例,钡餐及胃镜均未能提示,胃体及胃窦病变,其中5例手术探查与B超全部符合。
综上所述:B 超检查胃贲门癌具有钡餐及胃镜难以代替的优点,而三者联合诊断则可明显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早期确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等.中华医学杂志.张景荣.实用肿瘤学杂志., 百拇医药(王丽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