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体会
【摘要】 尽管肝硬化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但中医辨证论治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副作用较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肝炎后肝硬化辨证论治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病因和病机,准确辩证辨病,坚持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处理好虚实兼杂与演化问题,把握好祛邪与均衡的关系,方能达到应有疗效。同时,应注意尽早诊断,及时介入,才能阻断或延缓肝硬化的进程,达到寓防于治之目的。
【关键词】肝硬化;祛邪扶正;辨证论治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而且慢性病毒性肝炎往往是导致患者肝硬化的首要病因。肝硬化病情复杂,迁延难愈,病死率高,至今尚无特效药物和疗法。肝纤维化、肝硬化可归属于中医的“臌胀”、“积聚”等疾病范畴,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就中医辨证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谈谈几点个人体会。
1 把握病因病机,准确辨病辨证是辨证论治的关键
一般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多由湿热疫毒之邪侵袭机体,阻遏气机,日久损伤脏腑气血,导致气血湿热互结,肝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湿阻水停[1]。肝硬化起病缓慢,病程缠绵,复杂多变,长期邪正相搏,病情虚实错杂,气滞、水湿、痰瘀积聚互结之证明显,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肝,与脾、肾相关。
, 百拇医药
确定病因病机,准确辩证辨病对辩证治疗尤为关键。中医临床可分为实胀与虚胀,在治疗上当以疏肝运脾为原则[2],实胀根据气血水三者的偏盛,采用理气、化瘀、行水等法;虚胀根据脾肾阳虚与肝肾阴虚的不同,采用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之法。同时,临证须仔细辨证,注意虚实的错杂与转化;治疗需攻补兼施,补虚不碍实,攻实不忘虚。实胀如攻伐不当,可以转为虚胀;虚胀如一味呆补,也会加重标实。因此,肝硬化的治疗应做到治随证转,正确把握综合平衡,方可达到应有疗效。
2 分型论治与分期论治相结合,注意灵活组方用药
肝硬化临床分为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初期多肝脾失调,气滞湿阻,病机多表现为气滞、血瘀、湿热和水湿的偏盛,因此必须分清肝硬化证型,分别采用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必要时亦可用峻剂逐水治疗[3]。后期病程日久,素体虚弱,病机可出现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因此在分清肝硬化证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采用健脾、温肾和滋养肝肾之法。
, 百拇医药
总体上看,治疗肝硬化要以祛邪扶正贯穿始终,常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利湿,调节免疫功能。具体地看,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各种证型,灵活组方,综合运用各种治法。例如:软化肝脾,降低门脉高压可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肝通络之法;肝硬化合并胸、腹水可用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之法;提高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可用养阴补血、凉血止血法;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法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并有治脾肿大之功效。
同时,结合现代中药研究成果[4],尽量选用疗效确定的药物。例如:健脾益气、养血柔肝类可选用:红参、党参、砂仁、白术、当归、熟地黄、何首乌、鸡血藤、白芍等;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类可选用:丹参、炙鳖甲、龟甲、穿山甲、红花、桃仁等;疏肝通络类可选用:穿山甲、柴胡、郁金、青皮、赤芍、泽兰叶等;凉血止血类可选用:三七、地榆、小蓟等。
3 及早阻断肝硬化进程,寓防于治尤为重要
从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必须经历肝纤维化阶段。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两者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其主要区别在于肝小叶结构是否完整,肝硬化之所以被认为是不可复原,主要与肝的结构,尤其是血管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有关。所以在肝小叶或部分肝小叶尚完整之际,有效地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的过程是治疗肝硬化的关健。
, 百拇医药
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早期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肝功能检查大多在正常范围内或有轻度异常,容易被忽视。由于症状不明显或较轻,且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因此应借助现代医学检验手段,并注意宏观与微观诊断相结合,以达到尽早诊断及时介入之目的。
据统计我国约82%肝硬化患者具有病毒性肝炎病史,由慢性病毒性肝炎为引发肝硬化的首要因素,尽早介入,阻断或延缓肝硬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慢性病毒性肝炎后期治疗阶段就应该有针对性积极开展抗肝纤维化治疗。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具有一定特色。中医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虽有湿热毒邪结于体内的标实症状,但更重要的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气不足,从而不能抗御邪气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络,聚于胁下所致[2]。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尤其表现为正虚邪恋、缠绵难愈,正气虚损、瘀血内结之象。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副作用较少等方面有优势。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中医益气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等治法,在早期阻断或延缓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防治肝硬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 鲜,王 菲,周英武.肝硬化腹水治疗体会.中医研究,2004,17(5):50-53.
[2] 罗云坚,余绍源,黄穗平.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8-420.
[3] 李光河.肝炎后肝硬化的分期辨证施治体会.光明中医,2007,22(9):21-22.
[4] 武谦虎.常用治疗肝病中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17-158., 百拇医药(葛香芹)
【关键词】肝硬化;祛邪扶正;辨证论治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而且慢性病毒性肝炎往往是导致患者肝硬化的首要病因。肝硬化病情复杂,迁延难愈,病死率高,至今尚无特效药物和疗法。肝纤维化、肝硬化可归属于中医的“臌胀”、“积聚”等疾病范畴,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就中医辨证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谈谈几点个人体会。
1 把握病因病机,准确辨病辨证是辨证论治的关键
一般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多由湿热疫毒之邪侵袭机体,阻遏气机,日久损伤脏腑气血,导致气血湿热互结,肝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湿阻水停[1]。肝硬化起病缓慢,病程缠绵,复杂多变,长期邪正相搏,病情虚实错杂,气滞、水湿、痰瘀积聚互结之证明显,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肝,与脾、肾相关。
, 百拇医药
确定病因病机,准确辩证辨病对辩证治疗尤为关键。中医临床可分为实胀与虚胀,在治疗上当以疏肝运脾为原则[2],实胀根据气血水三者的偏盛,采用理气、化瘀、行水等法;虚胀根据脾肾阳虚与肝肾阴虚的不同,采用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之法。同时,临证须仔细辨证,注意虚实的错杂与转化;治疗需攻补兼施,补虚不碍实,攻实不忘虚。实胀如攻伐不当,可以转为虚胀;虚胀如一味呆补,也会加重标实。因此,肝硬化的治疗应做到治随证转,正确把握综合平衡,方可达到应有疗效。
2 分型论治与分期论治相结合,注意灵活组方用药
肝硬化临床分为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初期多肝脾失调,气滞湿阻,病机多表现为气滞、血瘀、湿热和水湿的偏盛,因此必须分清肝硬化证型,分别采用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必要时亦可用峻剂逐水治疗[3]。后期病程日久,素体虚弱,病机可出现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因此在分清肝硬化证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采用健脾、温肾和滋养肝肾之法。
, 百拇医药
总体上看,治疗肝硬化要以祛邪扶正贯穿始终,常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利湿,调节免疫功能。具体地看,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各种证型,灵活组方,综合运用各种治法。例如:软化肝脾,降低门脉高压可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肝通络之法;肝硬化合并胸、腹水可用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之法;提高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可用养阴补血、凉血止血法;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法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并有治脾肿大之功效。
同时,结合现代中药研究成果[4],尽量选用疗效确定的药物。例如:健脾益气、养血柔肝类可选用:红参、党参、砂仁、白术、当归、熟地黄、何首乌、鸡血藤、白芍等;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类可选用:丹参、炙鳖甲、龟甲、穿山甲、红花、桃仁等;疏肝通络类可选用:穿山甲、柴胡、郁金、青皮、赤芍、泽兰叶等;凉血止血类可选用:三七、地榆、小蓟等。
3 及早阻断肝硬化进程,寓防于治尤为重要
从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必须经历肝纤维化阶段。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两者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其主要区别在于肝小叶结构是否完整,肝硬化之所以被认为是不可复原,主要与肝的结构,尤其是血管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有关。所以在肝小叶或部分肝小叶尚完整之际,有效地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的过程是治疗肝硬化的关健。
, 百拇医药
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早期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肝功能检查大多在正常范围内或有轻度异常,容易被忽视。由于症状不明显或较轻,且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因此应借助现代医学检验手段,并注意宏观与微观诊断相结合,以达到尽早诊断及时介入之目的。
据统计我国约82%肝硬化患者具有病毒性肝炎病史,由慢性病毒性肝炎为引发肝硬化的首要因素,尽早介入,阻断或延缓肝硬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慢性病毒性肝炎后期治疗阶段就应该有针对性积极开展抗肝纤维化治疗。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具有一定特色。中医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虽有湿热毒邪结于体内的标实症状,但更重要的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气不足,从而不能抗御邪气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络,聚于胁下所致[2]。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尤其表现为正虚邪恋、缠绵难愈,正气虚损、瘀血内结之象。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副作用较少等方面有优势。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中医益气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等治法,在早期阻断或延缓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防治肝硬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 鲜,王 菲,周英武.肝硬化腹水治疗体会.中医研究,2004,17(5):50-53.
[2] 罗云坚,余绍源,黄穗平.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8-420.
[3] 李光河.肝炎后肝硬化的分期辨证施治体会.光明中医,2007,22(9):21-22.
[4] 武谦虎.常用治疗肝病中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17-158., 百拇医药(葛香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