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1973238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左心室纵向及径向收缩功能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5日 葛 艳 黄美蓉
第1页

    参见附件(2292KB,3页)。

     3 讨论

    组织速度成像及速度向量成像均是近年来用于定量研究心肌结构力学、分析局部心肌运动、评价左心室功能的新技术,前者是基于多普勒原理,受限于声束角度的影响,不能对声束夹角过大的心尖部以及与声束垂直的短轴方向上的心肌运动进行研究,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是基于二维灰阶成像的原理,利用超声像素的空间相干、斑点追踪及边界追踪等技术,计算并以矢量方式显示局部心肌组织真实的运动大小和方向[2],由于利用追踪研究对象连续2帧间的位置变化,因而不受角度、心脏摆动及牵拉的影响,可以获得室壁纵向、径向及圆周方向上的运动信息:如速度、应变及应变率,具有良好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优于传统超声技术及组织多普勒技术。

    川崎病中小血管炎急性期首先引起心肌细胞及间质微血管损伤,心内膜下及血管周围心肌有明显炎细胞浸润,心肌壁内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扩张[3],随即出现冠状动脉炎性反应,多引起冠状动脉扩张,部分出现冠状动脉瘤及附壁血栓形成,血流储备减低、心肌缺血;在急性期后,炎症消失、动脉瘤可消退,如果冠状动脉瘤持续存在,部分病例可发展为冠状动脉狭窄、闭塞甚至导致心肌梗死。检测冠状动脉及室壁运动的影像学方法有冠脉造影、核磁共振、CT造影及核素灌注显像等,但目前超声心动图仍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评价心脏功能最常用的有效手段,但常规检查仅能评价心脏的整体收缩功能,除非患儿发生严重心肌梗死、心衰,多数患儿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均在正常范围,因而损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检测对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意义。本组研究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定量检测患儿左心室心肌局部功能,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各节段最大纵向及径向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结果显示病变患儿在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尚未下降时,左心室心肌局部功能已经受损,并且冠状动脉瘤越大、范围越广,左心室心肌功能损伤越明显,Ⅱ组10例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临床上炎症反应重、病程长,2例出现附壁血栓、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1例右冠状动脉主干闭塞致下壁心肌梗死,其各节段纵向及径向心肌功能参数下降均较I组更为显著。

    左室心肌运动是由纵向、径向和圆周运动协同作用组成,纵向心肌在长轴上的收缩运动约占整个心肌收缩的70%,对维持心脏的功能起重要作用[4],但径向运动也是收缩运动的组成部分,本组病例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分析左室心肌的纵向及径向运动信息,更能准确地反映心肌的局部运动及形变。研究各节段心肌运动显示:纵向运动Vs、SRs及径向运动SRs是心肌运动及形变异常的可靠指标,纵向运动Vs与径向运动Vs相比从基底段至中段、心尖段呈明显递减,参数变化更为敏感,而SRs是指心肌发生形变的速度,较少受到心脏摆动及邻近组织牵拉的影响,参数稳定准确,能更好得反应心肌的局部功能[5],由此可见测量纵向运动Vs及SRs及径向运动SRs可以为临床定量评估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的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异常提供新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Kato H, Suginura T, Akaig T, et al. Long term consequences of Kawasaki disease: 10 to 20 years follow up study of 594 patients. Circulation, 1996, 94(6):1374-1385.

    [2] 吴晓霞,智光,孙琪,等.正常成人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速度向量成像定量分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 9(2):76-78.

    [3] Burke AP, Virmani R, Perry LW, et al. Fatal Kawasaki disease with coronary arteries and coronary aneurysm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9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