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825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晚期乳腺癌49例,应用卡培他滨1250 mg/m2,2次/d间歇治疗(2周治疗后停止治疗1周)至少6周,每3周疗程的第1天使用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注射。2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49例晚期乳腺癌总有效率为38.7%,其中CR2例,PR17例。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确切疗效,并且毒性反应小。
【关键词】 卡培他滨;多西他赛;晚期乳腺癌;治疗
我国是世界上乳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经过大半个世纪的临床研究,乳腺癌的药物治疗效果大大提高,尤其是一些新药的出现,如卡培他滨、多西他赛等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为晚期乳腺癌提供了更多化疗药及方案组合的选择,有效避免了交叉耐药。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于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间,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共4 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全组共49例,年龄31~63岁,平均48岁;全部病例均有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诊断依据,其中非浸润癌12例,浸润性癌37例。以上病例均为术后复发,其中复治患者复发前均曾经应用过(紫杉醇、阿霉素)化疗方案等方案,但是未应用过卡培他滨和多西他赛方案,且末次化疗时间距本次治疗时间超过8周;均无卡培他滨和多西他赛过敏史。所有病例均有影像学上可测量的肿瘤病灶,螺旋CT扫描病灶直径≥1 cm,其中同侧腋窝转移13例,肺转移1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3例,纵膈淋巴结转移8例,肝转移转移6例。按照2002年AJCC的TNM分期:IVa期20例,IVb期29例。肝肾功能均正常,Karnofsky(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入组接受治疗[1]。
1.2 用药方法 及剂量卡培他滨口服卡培他滨1250 mg/m2,2次/d间歇治疗(2周治疗后停止治疗1周)至少6周,每3周疗程的第1天使用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注射,至少6周。前12 h和6 h分别给予口服地塞米松7.5 mg,给药前30 min给予苯海拉明20 mg肌内注射,西米替丁600 mg静脉推注,以后每天口服地塞米松15 mg,至少3 d,以预防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多西他赛滴注开始后每30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化疗前后均静脉推注托烷司琼5 mg,化疗后如有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应给予升白细胞及升血小板药物治疗。
1.3 疗效和毒性反应评价治疗前后复查心电图,胸部、上腹部64排螺旋CT及ECT;每周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对于治疗到达2个周期或以上者,按照WHO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为有效(RR);毒性反应亦按照WHO抗癌药急性与亚急性反应分级标准评定[2]标准,分为0~Ⅳ度。
2 结果
全组49例患者共接受l68个周期治疗,每例26周期,平均3.8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
2.1 近期疗效全组2例CR(4.1%),17例PR(34.7%),19例SD(41.9%),11例PD(22.4%),有效率(RR)为38.78%(19/49)。初治或复治、分期、病理类型对近期疗效均无明显影响。
2.2 疾病进展时间(TTP)随访4~28个月,全组病例的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12个月,平均TTP6.8个月,初治组中位1TTP为7.3个月,复治组3.9个月。其中,CR病例在化疗4周期后达到CR,TTP长达18个月。
2.3 副反应 患者副反应主要表现在腹泻、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末梢神经炎、周围神经炎、皮肤色素沉着、贫血和脱发、疲乏等,见表1。本组出现副反应症状主要为Ⅰ~Ⅱ度,均为可逆性。本组无因化疗严重副反应而中止治疗者,也无化疗相关死亡。
表1
副反应(例,%)
毒副作用
分级0ⅠⅡⅢⅣ合计腹泻321250017(53.1%)
手足综合征351040014(40.0)
恶心呕吐361030013(36.1)
末梢神经炎3793001(32.4)
血小板减少4063001(22.5)
白细胞减少3685001(36.1)
周围神经炎3694001(36.1)
皮肤色素沉着4063001(22.5)
贫血3982001(25.6)
脱发4810001(2.0)
3 讨论
乳腺癌病理分类多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手术和放疗后的复发仍是困扰难题。由于手术和放疗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化疗是治疗晚期乳腺癌最重要的方法,到底用什么方案也是谈论热点。新的化疗方案有望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3]。
卡培他滨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活力的口服抗癌药,其口服后首先被小肠黏膜以原形吸收,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能将5FU代谢为5氟2脱氧尿苷酸单磷酸(FdUMP)和5氟尿苷三磷酸(FUTP)。这些代谢产物通过二种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肝吸收后被肝羧酸脂酶水解为中间产物5DFCR,在肝或肿瘤组织中5DFCR 经胞嘧啶脱氨酶转化为次级中间产物5DFUR,最后在肿瘤组织中具有活性的胸苷磷酸化酶作用下转化为5 氟脲嘧啶(5Fu),在肿瘤组织中选择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5Fu[4]。给予卡培他滨后肿瘤组织内5Fu浓度是血浆浓度的127 倍。卡培他滨独特的“选择性肿瘤内活化”特点使其具有高度的靶向性,不仅增强了疗效,而且减轻了不良反应[5]。多西他赛是一种半合成的紫杉醇类药物,与以往的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其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稳定的微管并抑制其解聚,使游离微管蛋白的数量显著减少,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多西他赛促进微管装配,抑制微管解聚及对微管结合部位的亲和力均是紫杉醇2倍。多西他赛抗癌谱广,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均显示出高度的活性[6]。并具有显著放射增敏作用,还具有明显的抗侵袭及抗转移作用[7]。对多种肿瘤均有明显的疗效,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尤为突出,已逐步运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8]。
本组结果显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2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