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尔夫特食酸菌引起肺部感染合并血液感染1例
第1页 |
参见附件(1112KB,1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84岁,2010年4月10日因无诱因咳喘加重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病房。入院时无发热,无咯血、胸痛,无意识障碍,病症见咳嗽无痰、气喘、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口干、尿少。既往史:高血压病史40余年、冠心病史多年、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出生并久居本地,未去过疫源地区,无烟酒嗜好。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桶状胸,双侧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鸣音。确定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肺内感染。患者于入院后病情加重,1 d后转入ICU病房,转入时行实验室检查为:血常规:WBC:16.7×109/L、N:81%、M:6%、L:13%,血气:PH7.52,PCO283 mm Hg,PO283 mm Hg,HCO3~36.7 mmol/L。连续3次痰培养均分离出代尔夫特食酸菌(Delftia acidovorans),用哌拉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2 d后从ICU转出,连续治疗一周后,病情有所平稳,1 d后突发高烧,进行血常规及痰、血培养检查,结果显示WBC:14.2×109/L、2 d后痰、血培养结果显示代尔夫特食酸菌均阳性,血压正常,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连续2次痰、血培养均阳性,确定代尔夫特食酸菌痰、血合并感染。进行相应的抗感染及降温治疗,4 d后痰培养阴性,两周后复查血培养阴性,各项检查指标正常,出院后经过一个月随访患者一切正常。
细菌学鉴定:取深部痰液,接种于血平皿及EMB平皿,35℃培养24 h,取有意义菌落接种于血平皿及EMB平皿进行分纯,35℃培养24 h,形成大而湿润光滑的黄色菌落,边缘锯齿状,血平皿未见溶血。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菌体直或弯曲。生化反应:采用ATB32GN板条(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出品),ATB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生化反应谱为:柠檬酸盐利用(CIT)阴性,衣康酸盐同化(ITA)阳性,组氨酸同化(HIS)阳性,d-麦芽糖(MAL)阴性,d-甘露醇(MAN)阳性,阿拉伯糖(ARA)阴性,乙酸盐(ACE)阳性,3-羟基-丁酸盐(30BU)阳性,丙酸盐同化(PROP)阳性,d-山梨醇(SOR)阴性,水杨素(SAL)阴性,DL-乳酸盐同化(LAT)阳性,戊酸盐同化(VALT)阳性,4-羟基-苯甲酸盐同化(pOBE)阳性,3-羟基-苯甲酸盐同化(mOBE)阳性,d-蜜二糖(MEL)阴性,2-酮基葡萄糖(2KG)阴性,肌醇(INO)阴性,糖原(GLYG)阴性,L-岩藻糖(FUC)阴性,癸酸盐(CAP)阴性,丙氨酸同化(ALA)阳性,5酮基葡糖酸盐(5KG)阴性,d-葡萄糖(GLU)阴性,辛二酸盐同化(SUB)阳性,丝氨酸同化(SER)阴性,蔗糖(SAC)阴性,L-鼠李糖(RHA)阴性,脯氨酸(PRO)阳性,N-乙酰-葡萄糖胺(NAG)阴性,丙二酸盐(MNT)阴性,d-核糖(RIB)阴性。鉴定百分率99.99%,T=0.99。氧化酶、触酶为阳性。血培养结果与痰培养一致。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氨基糖甙类药物耐药,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均敏感,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2 讨论
代尔夫特食酸菌(Delftia acidovorans)[1]的细菌为氧化酶、触酶均阳性,不发酵葡萄糖,不形成芽孢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河水、沟渠水、土壤等环境,也可从临床标本如血液、脓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咽部以及创伤等标本中分离出来。通常认为是非致病菌,但可以引起抵抗力低下宿主的多种机会感染,为人类少见的机会致病菌。
1999年,澳大利亚学者Wen等通过对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的成员和一些未分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食酸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acidovorans)从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中移出,建立了一个新菌属-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重新命名为代尔夫特食酸菌(D.acidovorans)。从系统发生上,代尔夫特菌属归属于rRNA超科Ⅲ(rRNA superfamil Ⅲ)变形菌β亚纲(βsubclass of the Proteobacteria),丛毛单胞菌科[1]。
代尔夫特食酸菌感染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或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或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中,且均为散发病例,尚未见暴发感染的报道。尽管如此,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亦应引起重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12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