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结核术式及血沉对手术疗效的探讨(2)
第1页 |
参见附件(2967KB,3页)。
1.4 术后处理 术后24 h液体引流量低于30 ml时拔除引流管。常规抗生素治疗5~7 d,并根据药敏实验调整抗结核用药强化治疗一年(随访一年)。患者术后4周之内卧床,4周后在护具保护下进行功能训练。每个月复查 1次手术治疗情况以及肝脏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术后4 d内均拔除引流管,血沉于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男性<15 mm/h,女性<20 mm/h),植骨无松动及脱出,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均于6~9个月融合,随访一年无复发。术后腰椎后凸Cobbs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8.3 ± 2.4)°VS术前(21.3 ± 4.6)°,P<0.01],神经系统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明显(表1),血沉60 mm/h组与血沉60~85 mm/h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Cobbs角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规范药物治疗是治疗脊柱结核、防止复发的关键环节,手术治疗对于治愈结核、解除脊髓压迫、矫正畸形以及改善神经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适应证较为严格,其中血沉是判断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有研究将血沉小于60 mm/h甚至40 mm/h作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3,4],本研究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比嗪酰胺联合治疗4周后进行手术治疗,对血沉60 mm/h与60~85 mm/h两组患者进行了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液体引流量以及术后脊柱后凸Cobbs角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根据血沉85 mm/h不是绝对的手术禁忌证。严格限制血沉手术指标,延长术前药物治疗时间,延误手术时机,可能对神经系统功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不利于受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彻底清除病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原则。脊柱结核主要侵犯前柱和中柱,病灶清除多以前方为主[5,6],本研究根据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采用侧前方入路,可以在直视下彻底清除病灶,有效地解除了病变组织对脊髓神经的压迫又防止了结核菌的腹腔污染。此外,前路手术清除病灶的同时进行植骨也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但前路手术治疗不宜矫正脊柱畸形。前路进行内固定易伤及髂血管,且内固定器材与病灶直接接触,易导致结核菌播散感染,此外,多节段脊柱结核时前路手术植骨及内固定更为困难。本研究采用后路手术,在相对清洁的条件下通过椎弓根进行可靠的内固定,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矫正了脊柱的后突畸形,通过后路植骨融合又一次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术中对病灶进行清洗、放置链霉素和异烟肼等抗生素有效防止了播散感染的发生,促进了手术切口的愈合。术后脊柱后凸Cobbs角以及神经系统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明显,说明后前路联合手术清理结核病灶、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对于改善脊柱功能,治疗腰椎结核疗效显著。
腰椎结核需要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之外的重要治疗手段。本研究采用的术式疗效显著,但术前要对患者作全身情况评价,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此外建立完善的随访机制和规范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治疗脊柱结核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4-1255,1264-1265.
[2] 林羽.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2(2):885-887.
[3] 郭继东,李利,史亚民,等.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方植骨治疗进展期胸腰椎结核.颈腰痛杂志,201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6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