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89893
成人AIDS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与胸腹部CT特点(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5日 姚钦江 黎灿 梁欣 江生
第1页

    参见附件(2338KB,2页)。

     本组资料全部病例的CD4+细胞计数均小于50个/ul,平均26.4个/ul,与文献报道[4-6,10]相似。本组资料的临床特征归纳为。①发热,热型不规则,多在38.0℃以上;②皮疹,为散在的斑丘疹、丘疱疹,以颜面居多,质硬,表面发白。脐凹性皮疹伴黑痂具有一定特异性,是否与PM侵犯血管并形成菌栓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③肝脾肿大及深部淋巴结肿大;④不同程度贫血,部分全血细胞减少或血小板缺乏;⑤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等,但该组患者可能合并有袍子虫或细菌性肺炎,故呼吸道症状未必具有特异性;⑥肝功能损害,AST>ALT,ALP或r-GT升高,可伴有胆红素升高;⑦消瘦、乏力。此外,本研究发现,CD4+细胞计数低于10个/ul的患者无一出现典型皮疹,提示皮疹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刘晋新等总结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的常见胸部影像表现为:肺内多发的浸润性病灶或局限性肺实变及磨玻璃密度影,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肺间质病变即网织纹理(小叶间隔增厚),粟粒样病变及肺气囊。各种病变相互混杂,同一患者可有多种病变类型,但以渗出病灶最常见[11-13]。腹部CT的表现多为肝脏、脾脏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肠管、肠系膜黏连[14]。本组病例的肺部及腹部CT表现大体与上述作者所报道相似。未见到李宏军等所报道的群聚空洞表现[15],可能本组病例的CD4+淋巴细胞计数极度低下有关。

    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发病急,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很关键。真菌培养仍是确诊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主要手段,但是需时长,往往不能及时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流行区的AIDS患者在极低的CD4+淋巴细胞计数基础上,如有发热、消瘦、贫血、咳嗽、皮疹等临床表现,加上上述肺部及腹部多器官受累影像表现,需要考虑该病的可能,进行相关真菌培养及鉴定的同时,酬情先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133-144.

    [2] 吴易,李菊裳,梁伶.广西银星竹鼠与人马尔尼菲青霉病关系的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4):196-198.

    [3] 唐志荣,陆珍珍,刘伟,等.广西艾滋病例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及其治疗.应用预防医学,2007,13(1):28-30.

    [4] 黎灿,梁欣,马卫国.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21例分析.内科,2008,3(6):989-990.

    [5] 莫让辉,唐小平,蔡卫平,等.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41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24):1953-1955.

    [6] 邓西龙,陈万山.艾滋病合并肺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临床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06,6(7):782-784.

    [7] 邓卓霖,马韵.酷似组织胞浆菌病的马尔尼菲青霉病.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28(5):348-349.

    [8] FRANCESCA S, ANNARITA M, ORAZIO L. Differential cy-tokine pattern in the spleens and livers of BABL/c M ice infected with penicilliumm marneffei:protective role of gamma interferon.Infection and Immunity, 2003, 71:465-473.

    [9] 邓卓霖,马韵.马尔尼菲青霉病穿通血管壁特性的研究.临床与实验病理杂志,1999,15(5):313-315.

    [10] 李凌华,唐小平,贾卫东,等.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预后因素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11):664-667.

    [11] 刘晋新,唐小平,江松峰,等.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3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