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171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了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 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西汀组和噻奈普汀组,实验组60例,采用噻奈普汀进行治疗,氟西汀组患者60例,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不良反应量表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噻奈普汀组和氟西汀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两组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开始起效,噻奈普汀组在2、4和8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减分率明显高于氟西汀组(P<0.05)。噻奈普汀组的主要毒副反应表现为口干、难以入睡、胃肠道反应、头痛、便秘等,与氟西汀组相比较,毒副作用明显较轻。结论:噻奈普汀治疗对抑郁症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低,优于氟西汀。
【关键词】 抑郁症;噻奈普汀;氟西汀
噻奈普汀是一种新的抗抑郁药物,其作用原理不同于其他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降低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的的浓度而提高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吸收而发挥作用。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噻奈普汀的独特作用在治疗抑郁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国外的临床研究结果也显示噻奈普汀具有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具有相似的疗效[1]。国内的研究结果显示,与阿米替林的疗效相比较,噻奈普汀不仅与其疗效相当,而且毒副反应也明显低于前者[2]。为了进一步研究噻奈普汀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比较了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研究,目的是比较两种抗抑郁的药物在临床上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抑郁症患者120例,患者均符合第十修订的国际疾病分类法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入选本组的条件如下:年龄20~60岁,患者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18分;患者没有酒精以及药物滥用情况;患者心电图以及实验室各个指标正常;女性患者不在哺乳或者妊娠期;没有明显自杀倾向者。以上患者均与本院签订知情同意书。符合上述要求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噻奈普汀组和氟西汀组。其中噻奈普汀组患者为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20~58岁,平均(47±5.7)岁,中位年龄50岁;治疗前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为(28.1±6.7);氟西汀组治疗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22~58岁,平均(46±6.9)岁,中位年龄48岁;治疗前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为(27.1±5.9);噻奈普汀组和氟西汀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心电图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噻奈普汀组患者采用噻奈普汀进行治疗,患者每次12.5 mg,3次/d;氟西汀组患者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患者每天服用20 mg.连续治疗8周,进行疗效评估。
1.3 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评分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不良反应量表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同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体征、心电图等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氟西汀组和噻奈普汀组均在治疗2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评分逐渐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治疗4周和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两组之间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分析
通过不良反应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噻奈普汀组患者有12例次,氟西汀组患者有34例次。与噻奈普汀组相比较,氟西汀组不良反应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口干,恶心呕吐,失眠,头痛等症状,但是在氟西汀组患者有明显的兴奋、震颤,静坐不能等毒副作用的发生,而且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法耐受。同时发现氟西汀组患者出现了严重肝功能损伤,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增加,在治疗中采用相应的保肝治疗后情况症状有所缓解。
3 讨论
噻奈普汀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新型药物,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不同,主要通过降低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的的浓度发挥作用。目前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噻奈普汀能保护由于应激反应而引起的海马区神经细胞树突结构的重塑。临床研究也显示噻奈普汀对患者心以及肝肾功能的毒害较小,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3]。我们的研究比较了噻奈普汀和氟西汀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噻奈普汀与氟西汀的疗效相当[4]。另外噻奈普汀的不良反应明显较低。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外的报道一致。本研究证实噻奈普汀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疗效显著,毒副作用明显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Cassano GB, Heinze G, Mendlewicz J. A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tianeptine, imipramine and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7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