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3期
编号:12134584
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3期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健脾止泻汤,对照组口服固肠止泻丸,两组疗程均为28 d, 6个月后随访。结果 治疗后28 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P<0.01);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且远期疗效确切。

    【关键词】 自拟健脾止泻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近年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1]。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难治疾病之一2]。笔者现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全部来自2010年4月至2010年9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病门诊,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自拟健脾止泻汤组(简称治疗组)和固肠止泻丸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7~70岁;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12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9岁;病程最短为4个月,最长为13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均可作为本临床观察的受试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临床表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只有便秘或无血便。结肠镜检查见:①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弥漫性分布。②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③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往往变短或消失。黏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呈炎症性变化,同时常可见糜烂、溃疡、陷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 百拇医药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肝郁脾虚证”标准制定:主症:痛泻,腹泻前有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等诱因,食少,胸胁胀闷。次症:嗳气,神疲懒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中药汤剂自拟健脾止泻汤(香附10 g,茯苓10 g,五倍子10 g,乌梅15 g,枳壳10 g,桔梗10 g,马齿苋15 g,黄连15 g),每剂水煎取汁300 ml,150 ml/次,2次/d口服。28 d为1个疗程,停药后6个月随访。

    1.3.2 对照组 固肠止泻丸(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1020796)治疗,5 g/次,3次/d,口服。28 d为1个疗程,停药后6个月随访。以上两组患者在受试期间均停用其他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的药物或疗法。

, http://www.100md.com     1.4 综合疗效评定 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显效(或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轻度炎症反应仅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χ2检验对两组的综合疗效进行分析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治疗28 d后,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且远期疗效确切。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目前对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治疗,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很难从根本上遏制该病的发生及发展。而中医治病则重在辨证施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学中属“泄泻”的范畴,病位在脾胃,多由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导致脾、肝、肾三脏功能受损或失调,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泄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泄泻叙论》中提出:“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可见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景岳全书•泄泻》又指出:“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此肝脾二脏之病也”。忧郁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木郁不达,横逆犯脾;忧思伤脾,土虚木乘,均可使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发为本病。《医方考》言:“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需,脾虚肝实”,笔者以疏肝补脾法为制方依据,采用自拟健脾止泻方治疗肝郁乘脾证泄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以香附,入肝经为君药,疏肝理气,《本草求真》言其:专属开郁散气;以枳壳、桔梗升降气机,加强香附行气疏肝之效,使肝气得以调达;“木郁土衰”,加入茯苓,健脾补中,实土以抑木,“凡泄泻之病……以利水为上策”(《景岳全书•泄泻》),同时茯苓又可利水渗湿,并加入黄连以清中焦之湿;以乌梅,五味子、马齿苋涩肠止泻;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黄连水煎剂有抑菌的作用,上药共为臣。诸药合用标本兼治,使肝郁得疏,脾弱得复,疏肝健脾不留邪,渗湿不伤正,可达到“疏利、淡渗、酸收、燥脾、固涩”之效。

    参 考 文 献

    [1] 李洪波,吴美然.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吉林医学,2010,31(34):62526253.

    [2] 王常松.从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难点看中医治疗优势.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4):35., 百拇医药(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