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159532
区域性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脑梗死50例时效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孙正伟 牛力 赵均峰 金锋
第1页

    参见附件(1326KB,1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区域性动脉溶栓结合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其时效。方法 对发病6 h内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患者,治疗组溶栓时间窗<1 h;对照组溶栓时间窗1~6 h,均采用介入途径下动脉溶栓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出血1例,对照组脑出血2例。结论 区域性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有效可行的,时间窗长短与脑梗死疗效正相关。

    【关键词】

    区域性动静脉溶栓; 脑梗死

    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对患者预后及致残率均关键,行区域性介入方式动脉溶栓结合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是临床逐渐推广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窗长短是溶栓治疗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现综合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 5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时效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 50例脑梗死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30~70岁,治疗组溶栓时间窗1 h以内,对照组溶栓时间窗1~6 h,术前头部CT扫描均未见出血,无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相应的低密度灶,无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无肝肾功能障碍,年龄控制在70岁以内。

    1.2 方法

    介入方式区域性动脉溶栓加静脉溶栓,患者首先明确诊断,静脉先给予尿激酶25万~50万U入250 ml生理盐水中输液泵或微量泵泵入,同时给予奥美拉唑钠40 mg加入静点,动脉溶栓告知并签字,于介入中心,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5F导管鞘,造影管造影,明确责任血管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停静脉尿激酶泵入,于责任血管予尿激酶与生理盐水1∶1配比,1 ml/min导管内微量泵泵入,具体动脉给药剂量结合血管开通及责任血管位置决定,其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例微导管溶栓,造影了解溶栓后闭塞血管开通情况及侧支改善情况,术后6~24 h复查头部CT或MRI,术后连续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1.3 统计学处理 溶栓治疗疗效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及评定 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会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别评分。现溶栓后一般情况,所有患者均有症状改善,包括肌力恢复,语言障碍改善,意识障碍改善等,与溶栓前比较24 h及7 d后NIHSS评分两组均有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x±s)

    

    溶栓时间时间窗1 h内溶栓(治疗组)时间窗1~6 h溶栓(对照组)

    溶栓前16.8±3.816.9±3.6

    溶栓后24 h3.88±2.96.6±2.88

    溶栓后7 d1.9±0.262.9±0.56

    注:与溶栓前比较,P<0.05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

    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7 d

    治疗组21.2±6.2111.6±4.17.6±2.1

    对照组20.9±8.9115.6±3.911.6±2.2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1

    2.2 术后出血发生率

    治疗组时间窗1 h内术后出血1例,1~6 h时间窗内溶栓出血2例,对比有差异。两组患者术后6~24 h内均复查头部C4,监测血凝。

    3 讨论

    随着DSA等设备的应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更明确及容易,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过去普遍认为急性脑缺血6 h以上将不可逆的神经损害,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半暗带存在空间变动过程,尚有可存活神经元,损伤仍然可逆,其中心可存活8~18 h左右,[1]介入途径下区域性动脉接触溶栓并结合动脉溶栓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行之有效,本试验组共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时间窗1 h内溶栓)及对照组(1~6 h内溶栓),根据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别评分比较,证实两组有显著差异,资料显示1 h内溶栓极大提高了患者功能恢复及治愈率,动脉溶栓前进行静脉溶栓,能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连续靶点用药,降低致残率,尤其是时间窗越短,更能充分临床体现其疗效,并可结合临床微导管超-超选择溶栓及机械碎栓,提高血管再通率,使缺血性半暗带转为正常的灌流区,促进半暗带侧支循环建立[2],为降低溶通后血管再闭塞,术中及术后均肝素抗凝,监测血凝,强化溶栓效果,充分修复血管内皮[3],溶栓治疗中,颅内出血是其中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出血机率低,本实验两组患者术后6~24 h内均复查头部C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