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150952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5日 高燕飞
第1页

    参见附件(2741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本院从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46例晚期结直肠癌的患者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进行化疗。同时选择41例晚期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奥沙利铂治疗。结果 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的有5例、部分缓解(PR)的有20例、稳定(SD)的有16例,进展(PD)的有5例,CR+PR的百分率为总有效率为54.3%。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炎等。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可以耐受。

    【关键词】

    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结直肠癌;疗效;不良反应

    

    作者单位:266300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高燕飞),药剂科(王晓丽)

    众所周知,结直肠癌是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并且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早期确诊并进行手术切除时治疗结直肠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但仍然有60%的患者发现的晚,为转移型或进展型的晚期结直肠癌,需要内科化疗治疗。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口服氟脲嘧啶甲氨酸盐,是一个具有肿瘤选择性的细胞毒药物,能够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1],作者选择本院收治的4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对象利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联合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6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切除,经我院病理科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其中腺癌为35例,粘液腺癌为11例;临床分期均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28例,肺转移3例,肝转移7例,骨转移5例,皮肤、胸壁转移3例。46例患者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为34~78岁,平均57岁;测量的客观指标,治疗前心电图、肺、肝、肾功能均正常,KPS评分≥60分,近1个月内未进行抗肿瘤治疗,预计生存期≥2个月。

    1.2 治疗方法

    4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第一天用5%葡萄糖500 ml+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卡培他滨2500 mg/m2,早、晚两次口服,连续服用14 d,化疗前30 min常规给予5-羟色氨酸受体阻断剂预防消化道反应如呕吐等,规定3周为一疗程。化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两次,肝、肾功能各1次,心电图1次。连续两个疗程后进行评价。同时对照组只给予5%葡萄糖500 ml+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

    1.3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按照WHO肿瘤疗效评定标准[2],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为CR+PR,化疗两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疗效。

    不良反应判断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毒性分级标准分Ⅰ-Ⅳ级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 13.0,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46例患者CR的5例、PR的20例、SD的16例,PD的5例,CR十PR总有效率为54.3%,(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炎等,均为Ⅰ-Ⅱ级,联合组有28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9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结肠癌,它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是由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发病年龄却越来越年轻[3]。由于早期诊断率低,研究发现很多在就诊时已有转移,手术后5年生存率不高[4],容易出现复发或转移。虽然靶向药物的应用已经得到国内外临床的认可,但是对于基层医院,经济上还不能承受靶向药物的患者来说,化疗方案的选择仍然是患者受益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奥沙利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具有广谱的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抗肿瘤活性,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目前,结直肠癌的化疗仍以含5-氟尿嘧啶的方案为主,但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客观有效率为20%左右,近年来,改良用法后有效率能提高到25%~50%左右。而卡培他滨是一种新的氟尿嘧啶口服剂型,无细胞毒性,患者口服后被肠黏膜快速吸收,经肝脏羧酸酯酶转化以及在肿瘤组织中经胸苷磷酸化酶催化,最终转化为5-氟尿嘧啶,因此不仅提高了肿瘤内的药物浓度,杀伤肿瘤细胞,而且还明显降低了正常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减少毒副作用,使药物高浓度的聚集于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抗肿瘤的作用。同时口服方便,易被患者接受。研究发现奥沙利铂与希罗达有协同作用。

    本实验结果联合组46例患者中CR的有5例、PR的有20例、SD的有16例,PD的有5例,总有效率为5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炎等,均为Ⅰ-Ⅱ级,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4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