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182278
强化ICU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崔玉萍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强化ICU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通过多种措施改进ICU环境卫生状况并结合调查方法,将环境卫生改善前后3次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CU内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均是混合污染条件致病菌的载体,从ICU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检出细菌多为芽孢、革兰阳性等非致病菌,但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氏菌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亦广泛存在。医院感染与环境监测结果表明,3次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次增加(P<0.05),病房感染率也是逐次降低(P<0.05),说明强化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 ICU感染率与环境监测合格率不存在相关关系,但这只说明环境卫生效果监测不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关注指标,二者不是无关的,单纯通过环境消毒效果监测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ICU;环境卫生;医院感染

    作者单位:459000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

    ICU是医院内的一种组织结构,是治疗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场所,它以严密的临床监护、分析手段对危重患者实施 “集中/强化”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挽救濒死患者,使重症者转危为安,病情趋于正常稳定的临床效果。由于ICU患者病情严重度高,免疫力差,接受侵入性诊疗多,监护措施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量大及时间长,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普通病区高[1]。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强化ICU环境卫生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ICU标本来源如下:①吸氧装置:包括湿化瓶、湿化水、吸氧管道;②呼吸机装置:包括湿化瓶、雾化器、连接口、管道。③气管切开用物:包括套管、吸引器接头、气管切开盘内部分用品。④急救器械:包括喉镜、气管插管、咽导管、气囊接口。⑤其他用物:包括听诊器、监护仪指套、病历夹、计算机键盘、鼠标等。⑥医护人员手指。⑦空气。

    1.2 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中相关章节进行采样、培养、计数和鉴定微生物类型。结合调查方法将环境卫生改善前后3次与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1.3 强化干预措施

    通过改进ICU环境卫生设施,快速干手喷消毒剂,感应式水龙头,液体洗手液替代固体肥皂;病房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监测消毒剂浓度,定期空气培养,定时空气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规范七步洗手法,督促及监测手卫生依从性;减少探视人员。

    1.4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1.5 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判断

    ①合格:培养结果无致病菌生长或细菌数量≤5 cfu/cm2;②不合格:培养结果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生长或细菌数量>5 cfu/cm2。空气培养结果按2类环境标准,即≤200 cfu/m3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2]。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ICU内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均是混合污染条件致病菌的载体,从ICU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检出细菌多为芽孢、革兰阳性等非致病菌,但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氏菌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亦广泛存在。医院感染与环境监测结果的关系见表1。由表1可看出,3次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次增加(P<0.05),病房感染率也是逐次降低(P<0.05),说明强化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针对环境监测合格率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做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CU感染发病率与环境监测合格率不存在相关关系,但这只说明环境卫生效果监测不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关注指标,二者不是无关的,单纯通过环境消毒效果监测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医院感染的发生。

    3 讨论

    ICU是危重患者的集中区,也是医院感染高危区。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治疗费用增多、并发症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且病死率增高,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3]。

    3.1 强化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强化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预防意识,制定考核标准,让医护人员从提高认识到掌握医院感染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规范医疗行为,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3.2 改善ICU进出通道,安装空气层流装置

    ①改善ICU进出通道。区分患者进出通道与家属及工作人员的进出通道,同时在各通道入口处应有双重门的锁气室,开一重门入锁气室后等关闭该门后再打开另一重门。在ICU门口安装两道“风淋房”,按照“进一出二”的规定,凡进入ICU者必须在有紫外线灯、强风的“风淋房”里呆几分钟,然后再穿上隔离服进入病房,出来按“风淋-脱隔离服-沐浴-风淋”的原则[2]。每间病房上下墙面装硕大的风口,风口在送新风抽浊气的同时制造“负压效果”,使带有病菌的室内空气不能随便渗漏出去。②安装空气层流装置,用层流的净化空气进行通气。

    3.3 吸氧装置及呼吸机装置消毒处理

    对于持续使用的吸氧装置应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每24 h消毒、更换湿化瓶和管道1次(含一次性吸氧管道),湿化液用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并采用500 ml包装以免存放时间长被污染[4]。吸氧装置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并除去湿化瓶内水垢,以免在使用中影响水量的观察和因水垢脱落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呼吸机装置应由专人负责,使用后先用自来水彻底清洗有机物质,再用含有洗涤剂的热水和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冲洗后悬挂晾干备用。

    3.4 加强ICU环境管理

    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安装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墙面、物体表面使用有效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和定期终末消毒;安装非手接触式开关,避免洗手后污染双手造成交叉感染[5];严格ICU探视管理制度,控制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环节,加强患者皮肤的清洁消毒,做到多重耐药菌患者须单病间安置,床头明示隔离标记并专人护理;医护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

    总之,改善ICU的整体环境要“以患者为中心”,从有助于患者康复的目的出发,创造出真正优良的ICU整体环境,从而控制ICU医院感染,降低感染率。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5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