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81799
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强晖
第1页

    参见附件(4128KB,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并发感染早期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分析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结果 急性白血病早期并发感染病原菌以细菌、霉菌感染为主,在留取标本培养,根据临床耐受情况选用头孢类第三代及泰能单用或联用治疗后,显效率达58.69%(P<0.05)。结论 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护理对策,结合感染部位、感染途径合理选用抗生素,可以最大限度的延缓急性白血病病情,为其他治疗提供条件。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抗生素;效果观察

    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各项功能退化,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常常是导致死亡的原因。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及相应耐药菌株的出现,在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早期找到合理的抗生素至关重要,只有控制了感染,急性白血病的其他治疗方案才得以实施,下面就我院46例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4~42岁,平均28岁。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34例,包括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13例、 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9例,早幼粒细胞型(M3)6例,粒-单核细胞型(M4)4例,单核细胞型(M5)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12例,包括L1型6例,L2型4例,L3型2例。

    1.2 临床表现 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疲乏不适,体重减轻及贫血表现如脸色苍白,自觉虚弱无力、多汗。有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无痛性肿大伴胸骨疼痛。

    1.3 感染原因 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侵入性诊断、监测和治疗技术的应用及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后出现耐药菌株,并且易发生医院感染[1]。

    1.4 治疗方法

    1.4.1 加强基础护理 口腔护理2~3次/d,保持床单及皮肤清洁、干燥,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

    1.4.2 常态化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1.4.3 药物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留取痰培养和(或)血培养标本后,应用亚胺培南(泰能)静脉滴注治疗,3.0 g/d,分3次,疗程7~14 d。开始观察48~72 h,如咳嗽、发热等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者,根据细菌培养联用三代头孢如头孢他啶、头孢地嗪等静脉滴注,9 d。对于病毒感染可选择病毒唑0.4或0.5合用维生素2.0加于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9 d。对于真菌感染,在患者留取标本进行培养,根据患者临床耐受情况选择抗真菌药。我院采用多烯类如传统两性霉素B(C-AmB) 、制霉菌素等,唑类如咪康唑、氟康唑等。疗程在2~4周。

    1.4.4 辅助治疗 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注意休息,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5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标准,将疗效分为四级: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4项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及症状明显好转,上述4项中有一项未正常;有效,病情及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反而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因粒细胞减少,加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常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若感染控制不当,抗生素频繁反复更换,或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加上机体本身、疾病和院内感染防治等因素可以发生二重感染,增加急性白血病治疗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在防治急性白血病感染早期的治疗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时化疗等因素亦导致粒细胞的缺乏,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败血症。常引起感染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霉菌感染。而且霉菌感染多发生于长期粒细胞减少或持续发热而抗生素不敏感的患者。有的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被病毒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在抗生素治疗中我们体会到,由于细菌耐药性中获得性耐药主要来自敏感菌与抗菌药物接触后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产生耐药变异菌株。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在使用中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并水解破坏头孢菌素类药物,因此可用以亚胺培南(泰能)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高效、广谱、耐酶特点,成为治疗严重院内感染、混合菌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药物。研究表明病原菌分布在疾病的不同时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28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