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消毒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 对我院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消毒供应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通过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
【关键词】 心理干预;消毒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选择对象为我院及分院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心理测试。调查对象年龄(3717±283)岁。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
12 研究方法 每位消毒供应室护士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按照指导语独立填写。
13 心理测试分析使用“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系统”;各种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则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并根据资料性质选用t或χ2检验。
14 影响消毒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141 职业压力因素 消毒供应室为医院担负着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中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及其他无菌物品的供给任务,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一线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物品从污物回收变成无菌物品,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达标都会影响无菌物品的质量,导致工作难度也增加,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极易导致护士身心疲劳。
142 环境因素 刘素贞等[2]认为,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来自3个方面,其一,生物性因素,临床诊疗、护理所用过的一切医疗物品几乎都携带病原微生物,尤其接触过患者体液的物品,如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导管等;消毒供应室人员回收、处理上述物品时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必然高过其他医务人员。其二,化学危害因素,常用的含氯消毒剂,用于浸泡器械及物表地面消毒,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的气体,容易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及支气管炎。还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3]。其三,目前使用的化学指示胶带,BD试纸、多酶洗剂,也可能伤害人的身体。以上环境因素,使消毒供应室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的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消毒供应室护士的心理健康。
143 自我防护措施不力由于受到环境设备影响,消毒供应室类似临时加工厂、发放室、转运站,防护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造成必备的防护设备缺失。
144 临床科室的误解随着医学的发展,消毒供应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很难满足每位临床医生和护士的要求;临床科室不理解供应室的工作流程,认为消毒供应室是随叫随到。
145 缺乏心理干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国内国外均无对护士包括供应室护士开展的心理干预,使之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或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其心理状况每况愈下,从而影响工作的质量。
15 心理干预
151 心理干预的内涵 心理干预[4] 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152 认知干预 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功能,认知又作为理性的心理活动,对人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因此认知干预在心理干预中起决定作用。
153 情绪干预 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的评定与体验决定情绪,过度思虑与忧、悲、愁等消极情绪相通,它所表现的是一系列以低、冷、默、郁等为主的心理特征,均属于消极情绪。其心理行为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悲戚、自卑自责、唉声叹气、忧郁不乐、对周围的人与事不感兴趣、行为退缩回避等 [5]。针对女性护理人员负性情绪进行干预,在护理工作中发生负性情绪,以及由于负性情绪引起的护理纠纷明显有所减轻和减少。我们鼓励女性护理人员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其有一个宣泄内心压抑的机会,同时要尊重她们,给她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同时强调月经期间适当心理疏导和干预后可以使负性情绪有所好转,帮助女性护理人员从超符合的心理压力中恢复平衡,明显的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
154 行为干预 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做好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告之其配偶、上级领导,争取他们的理解和关心。教会她们采取适宜的放松方法,如深呼吸、热水浴、按摩等,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看书、绘画、织毛衣等,主动寻求享受快乐的幸福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 结果
SCL90后测结果表明,两组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心理干预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如表: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面对各种危险因素及突发事件,消毒供应室护士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影响了消毒供应室护士身心健康。通过以上干预措施,SCL90测验中有9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正确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3.
[2] 刘素贞,路英智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干预对策.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57.
[3] 张国先,安妍护士职业暴露危害认知现状.家庭护士,2007,5(11):5455.
[4]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117.
[5] 王金道,刘勇,郭念峰,等临床疾病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百拇医药(邱凤茹)
【关键词】 心理干预;消毒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选择对象为我院及分院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心理测试。调查对象年龄(3717±283)岁。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
12 研究方法 每位消毒供应室护士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按照指导语独立填写。
13 心理测试分析使用“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系统”;各种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则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并根据资料性质选用t或χ2检验。
14 影响消毒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141 职业压力因素 消毒供应室为医院担负着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中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及其他无菌物品的供给任务,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一线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物品从污物回收变成无菌物品,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达标都会影响无菌物品的质量,导致工作难度也增加,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极易导致护士身心疲劳。
142 环境因素 刘素贞等[2]认为,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来自3个方面,其一,生物性因素,临床诊疗、护理所用过的一切医疗物品几乎都携带病原微生物,尤其接触过患者体液的物品,如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导管等;消毒供应室人员回收、处理上述物品时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必然高过其他医务人员。其二,化学危害因素,常用的含氯消毒剂,用于浸泡器械及物表地面消毒,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的气体,容易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及支气管炎。还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3]。其三,目前使用的化学指示胶带,BD试纸、多酶洗剂,也可能伤害人的身体。以上环境因素,使消毒供应室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的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消毒供应室护士的心理健康。
143 自我防护措施不力由于受到环境设备影响,消毒供应室类似临时加工厂、发放室、转运站,防护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造成必备的防护设备缺失。
144 临床科室的误解随着医学的发展,消毒供应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很难满足每位临床医生和护士的要求;临床科室不理解供应室的工作流程,认为消毒供应室是随叫随到。
145 缺乏心理干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国内国外均无对护士包括供应室护士开展的心理干预,使之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或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其心理状况每况愈下,从而影响工作的质量。
15 心理干预
151 心理干预的内涵 心理干预[4] 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152 认知干预 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功能,认知又作为理性的心理活动,对人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因此认知干预在心理干预中起决定作用。
153 情绪干预 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的评定与体验决定情绪,过度思虑与忧、悲、愁等消极情绪相通,它所表现的是一系列以低、冷、默、郁等为主的心理特征,均属于消极情绪。其心理行为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悲戚、自卑自责、唉声叹气、忧郁不乐、对周围的人与事不感兴趣、行为退缩回避等 [5]。针对女性护理人员负性情绪进行干预,在护理工作中发生负性情绪,以及由于负性情绪引起的护理纠纷明显有所减轻和减少。我们鼓励女性护理人员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其有一个宣泄内心压抑的机会,同时要尊重她们,给她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同时强调月经期间适当心理疏导和干预后可以使负性情绪有所好转,帮助女性护理人员从超符合的心理压力中恢复平衡,明显的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
154 行为干预 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做好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告之其配偶、上级领导,争取他们的理解和关心。教会她们采取适宜的放松方法,如深呼吸、热水浴、按摩等,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看书、绘画、织毛衣等,主动寻求享受快乐的幸福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 结果
SCL90后测结果表明,两组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心理干预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如表: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面对各种危险因素及突发事件,消毒供应室护士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影响了消毒供应室护士身心健康。通过以上干预措施,SCL90测验中有9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正确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3.
[2] 刘素贞,路英智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干预对策.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57.
[3] 张国先,安妍护士职业暴露危害认知现状.家庭护士,2007,5(11):5455.
[4]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117.
[5] 王金道,刘勇,郭念峰,等临床疾病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百拇医药(邱凤茹)